讀書劄記 @ Colorless echo -the days never back-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這本 קיצור תולדות האנושות 有點難借到。或者更應該說,יובל נח הררי (Yuval Noah Harari) 這位作者的書最近太火紅了,基本上都是一書難求。Harari 人類系列至今有三部曲,本書為其一。

第一部 認知革命

第一部講的是人類革命行為現代性

第1章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Harari 一上來打從大霹靂開始,定下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的發軔日期;這個角度我第一次聽說,頗新鮮。不過之後論及生物學分類還有些例外。物種的劃分並非完全以可否交配為界線,而其他的分類階層基本上都來自同一個祖先,不僅僅有這個階層。Harari 所論,應說是以大型動植物或最複雜的一些多細胞生物為主。這些倒無緊要。對本書,我所在意的重點也不在此。
之後提到人類演化歷程大草原假設說當時東非樹木越來越稀疏(宇宙射線增加使野火更常發生?),人類雙足行走能夠幫助生存;這說法還有些疑點尚待釐清。然則雙足行走使人類騰出手來攜帶食物、長距離運動、加大行動時的視野16,或許是人類演化的關鍵之一。為了適應雙足行走,人類漸漸早產以避免難產,還容易腰痛。(亦有研究認為早期分娩不是大問題,新生兒會發育到母親不能供應孩子的養分索求——主要是大腦——才會生下來,因此懷孕期間反而較其他人屬長;農耕生活使女性多食碳水化合物、少蛋白質較不健康,才導致近數千年之分娩困境。)因為早產,人類更為依賴群體共生、相互照顧,加大生活中社交活動的比重17。出生後還持續大幅度生長,也使人類在大腦發育的同時接受更多刺激,更具可塑性。在懂得星火燎原(刻意引火,將人難以通行的叢林,變成獵物難以躲藏的原野。)、烹飪熟食之後,人類不用擔心病菌和寄生蟲;高溫使食物中的組織,例如蛋白質變質得更容易消化,也減少了咀嚼和消化食物的時間、拓展可食用的領域20。於是便能縮短腸道,將養分用在大腦的發育,進而加大顱腦容量;相輔相成之下促使人類技能發展,例如使用工具敲碎骨頭,以食用其他肉食動物嘗不到的骨髓18、漁撈吃貝。能夠奔跑、需要排汗,可能讓毛髮轉型成汗腺、成為「裸猿」,人類只需頂端一片頭髮來抵擋一下熾熱陽光即可(The Naked Ape頭髮與顱骨皆為保護腦袋)。但毛髮的消失也回過頭使人類需要吃更多食物、規律熟食。
假如智人並非碩果僅存的人種,有其他親戚存活到近2000年人類開始發展文明、歷史事蹟口耳相傳後,那麼人類社會的道德倫理架構、甚至許多的人文思想勢必大異其趣27。因為我們必須考量到有一批和我們生理差距不大、並真實存在,然而同樣具有意識、以至智能的同胞。人類不能如今日般唯我獨尊,自以為是上天獨一無二的子民。創世神話或許也因此會有更多血流漂杵與包容性。無論如何,人類不但一手促成全新世滅絕事件,在播遷全球的過程中,也順便清掃了我們的同種兄弟——無論是實際殘殺或無意間的排擠28。這些曾經血濃於水的至親,存在過的證據只剩下化石,以及亙流我們血管內、少量的基因。
2019/6/2

第2章 知善惡樹

約70000年前30,人類或許因偶然的基因突變31,發展出更強大的認知能力(現代人類行為),並創造出語言。語言是人類與其他生物重大的區別,可能來自對訊息、像是時間地點對象種類更精確的描述,例如有幾隻獅子何時往哪裡去了32;或者為了持人長短,更清楚地掌握團體內利益攸關之其他個體的狀態、可信度33。我們日常社交活動的內容往往是其他人的私密甚至壞事糗事,至今依然如此34。但人類語言特別的地方在我們能夠討論不具有實體、虛構的存在34
能緊密結合、同心協力全力以赴合作無間的團體越大,越占有優勢。人類有了聊是非的能力後,結合起比黑猩猩更大的群體。一般人能夠互相熟識的團體大小約 150人 (Dunbar's number),比這小的群體往往能很自然的依靠人際交流結合,不必制定規範、分上下級別階層37。更大的團體,人與人間就不能相互熟悉且信任,容易分崩離析37。這時我們就需要靠著共同相信某個故事(事物)、信念來合作。無論黨派公司42家族部落城邦國家種族宗教傳說神話,我們所集體想像、信仰的這些理念,皆為憑空捏造、非看得到摸得著的實存38。這一段令我想到 The Righteous Mind9 為何我們的團體感這麼強?以至對團結眾人的需求導致宗教產生,兩者間似有關聯:當人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不再相互熟識,我們不能依靠人際關係來維繫團體,只好倚賴某套人們願意自主歸附的概念,結合成一種想像的共同體。自身願意接受接納這個約束,並獲得團體認同的,就能加入這個群體,成為合作關係的一員。由此看來,Think Like a Freak 第6章提到的合作和親友的差別,或許就在於一個是相熟,另一個是依靠信奉共同的信仰而結合在一起的關係?
當人們都抱持某個信念、產生共識時Justice 共識裁決說,就能藉由人的行為,對現實產生實際的影響力43。無論是都市傳說、民間習俗、法律政制、各種契約組織、文化民俗與價值觀,都基於「大家相信就存在、有效用」的機制。
虛擬化、並且快速反應的生活模式,使人類行為跳過基於基因的演化,改為直接由思想、概念來演化44。像是科技之類的文化產物,也有類似的快速演化歷程(見 What Technology Wants,如meme。)。相較之下,其他生物行為模式幾乎都基於基因打造的本能、天性,一生中很少改變。Harari 認為共同相信虛擬故事(神話祖先圖騰)使智人能相互信任,願意並可能和遠地同胞貿易、交流訊息,也能群聚大批人馬狩獵、驅趕獸群進峽谷一網打盡47。相對的,尼安德塔人只用本地的材料製作工具,沒發現過貿易的證據46;能一呼百應的同胞又少,連聚眾滋事打架群毆,光氣勢都落人下風(想想一方50人、一方逾百人……)48。Harari 稱我們和其他動物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群聚了大量人口(超過150人)時,人類的行為表現與其他動物有如雲泥之別;我們能夠互相理解並交流複雜的訊息與概念,並大規模合作;而這就是人類文明與歷史的開端49。我們想了解智人的行為,不單只生物學,也必須探討人類行為的演化51
2019/6/3

第3章 亞當和夏娃的一天

有些人認為人類的身體處於適合生存於過去數十萬年漁獵採集的狀態53。直到數萬年前,食物還不到今日飯來張口茶來伸手、任人吃到飽的豐沛程度,每天採擷果實飽腹也得徒步巡邏很大的區域;因此我們擁有極愛吃甜食的貪食基因 (gorging gene),身體只要能吸收到糖分、脂肪等熱量,就會很努力的保存下來54
為何當代人常常不孕,還無法白頭偕老?為何男人總是花心、一個老婆不夠、別人的老婆比較好?遠古公社理論認為數萬年前不流行一夫一妻制,因此當前的婚姻制度自然就和人類天性相齟齬55。但這說法也有不少反對者就是。

無論如何我們應該注意,就算「人類生理與心理已適應數十萬年的演化歷程」這個假設成立,我們賴以判別的資訊卻很可能存有考古偏差 (archaeological bias)。舉例來說,石器時代人類大多使用植物與木頭工具。只是石頭骨骼比較容易留下來,因此我們只能藉由這些堅韌的東西來了解那個時代56。若以為當時人類使用的工具大多以石器為主,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絕大多數事件都埋沒在歷史長河中,不存在明顯的考古證據78。僅在稀疏草原,未在森林中發現人類化石,也不代表人類祖先全部移出森林了;搞不好只是森林更不容易留下化石,或者留下的化石經過變故而沒有留存。
要推測舊石器時代的社會樣貌,考古學家會觀察當前仍保有和遠古時期相同生活型態的狩獵採集部落。但亦須注意,當前仍保有遠古習性的部落,通常生活環境和原始人類相較起來極為惡劣,才會到現在依然保持尚未開化的生活。然則就算他們沒大幅度接觸現代人,也很難完全不受影響57。此外遠古時期各族群間差異極大,觀察當前類似部落生活方式建立起的「常模」,不見得能代表古代人;多屬以管窺天,只能參考不能全盤收受59

關於當時人類生活,我們較能確定的是族群極小,僅數十至數百人,且無家禽家畜同行。就算第一種被馴養的動物——狗,也是直到約20000年前才伴隨人類生活60。同部落的人彼此相熟識,幾無隱私。有時和鄰近部落交易奢侈品、爭奪資源。各部落自給自足,不若今日社會人們往往需要他人的貢獻才能存活64。當時每個人都是博物學家,要懂得餬口所需的一切:如神農氏般知道哪些植物可吃、哪些病可以用哪些草藥治,如何製作工具、陷阱並合作打獵63。相較當時人類,現代人腦容量甚至有減少的趨勢64。這或許是因為我們不用一個人記得所有事情,而是靠著團體生存,每個人熟悉自己的專業就好。人類越發不能脫離團體生活,現代人是社會性動物
Guns, Germs, and Steel 提過原始富裕社會論,當時人類雖死於非命的不少、老弱殘疾與傷病患淘汰率高(包括新生兒、難產婦),時有人被遺棄或獻祭67;但工作量、工作時數不及現代人,反倒有大把閒暇花在聊八卦、維繫人際關係與友誼68。有的恐怕充滿殘暴戰爭與爭執衝突亂象,但也應有不少平靜祥和的。(光從骨頭上的箭痕不能完全說明戰亂程度,而有些致死傷可能沒傷到骨頭。77)由於食物種類豐富,先祖不會汲汲營營儲備,卻常較現代人健康、身材更高大、少有飢餓和營養不良問題65,只是在災年時會犧牲許多族人67(尤其在進入看天吃飯的務農生活後98)。因族群間多遠距隔離,流行病傳不遠67。說不定給予他們當代的公共衛生及醫療技術後,多數都能活得比現代人更強壯快活。
當時人類或許多有泛靈信仰,人與其他靈體間沒有地位高低70。至於超凡實體的有神論,那是後來的事了。
部分原始人應已有套政治規範,因此我們才能在俄羅斯索米爾遺址發現,男孩身上竟有5000顆象牙珠子陪葬(無論是宗教儀式犧牲獻祭或領導者子嗣夭折)74
2019/6/8

第4章 毀天滅地的人類洪水

在人類的認知革命(行為現代性)前,除了定期翱翔天際的候鳥外,地球上的生物多無法跨越遙遠的大洋;以海洋分隔的各大洲間存有迥然不同的生態系79。人類打開心智後,手握強大的組織能力,更有其他物種不具備的技術;智人恣意倘佯在地球這食物的原鄉上,卻敲響了許多生物的喪鐘。即使不刻意的作娛樂性殺戮,人類也對周遭的生物造成了極大的生存壓力。歐亞大陸上的大型動物見識過人屬的厲害,大都已將害怕人類、一照面就落荒而逃的基因深深地刻印在 DNA 中;當然這也是經過看似悠哉漫長、實則慘烈的屠戮才獲得的教訓。至於其他大陸島嶼上的生物,一上來即遇到狡黠的人類,可就沒那麼好躲了。最終造成至今勢如燎原的全新世滅絕事件

約45000年前,印尼群島的智人首先發展出航海技術;他們登陸澳洲,並在隨後數千年攻陷了周遭的島嶼80。35000年前人類到達日本,30000年前登陸臺灣。雖然我們沒有直接的考古證據,畢竟航海用的船槳、竹筏或獨木舟大多以木頭製作,極難留下來;但要在這麼多島上留下人類的足跡,最合理的解釋還是人類擁有了渡海技術80
澳洲大型動物在45000年前人類上陸後數千年就消亡近半,對此人類難辭其咎。雖然當時澳洲氣溫曾降低,可是幅度不大;很難解釋為何撐過那麼多次冰期的大型陸地動物就在這一次全種族滅絕,海洋生物卻未受到本次氣候影響83。至於要說第四紀滅絕事件肇因於人類帶來疾病、新仙女木事件彗星與小行星撞擊等因素,證據力度似不比人類活動。此後更新世巨型動物群的消失現象,總隨著人類行蹤而擴展;人類每到一個地方,往往用不著數千年,當地大型動物就滅種了,在在顯示出誰是罪魁禍首83。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人類狩獵不用很快,但對大型動物來說,生殖速度已追趕不上。而這些純樸的動物也不曉得要躲人,容易獵殺84。一說人類進澳洲時,已經掌握火耕技術,快速改變了澳洲的生態、使耐火燒的桉屬植物稱霸85。再加上氣溫降低,最終導致已脆弱化的生態系失衡85

16000年前,智人徒步踏過白令陸橋。由索米爾墓地的陪葬品可發現,這些人不見得是走投無路才淪落到西伯利亞營生87。這些人一路追逐猛獁象乳齒象、犀牛和馴鹿,一面到了阿拉斯加;直到末次冰期結束後,人類大舉南遷,在一兩千年內占據了美洲87。南下過程中同樣滅絕了眾多大型動物88,且此處更是證據確鑿、責無旁貸89。人類正如大洪水般,淹沒了多樣化的地球生物族群,造成生態浩劫89新石器革命(書中稱農業革命,可稱「第一次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摧殘地球的力道更大91。剩下數量最多的大型生物,是經過人類認可才登上諾亞方舟、獲得存活證的家禽家畜91。其他沒經過人類允准的,許多連抗辯的機會都沒有,業已失去蹤跡,頂多僅存化石得以追憶。
2019/6/9

第二部 農業革命

第5章 史上最大騙局

地球上農業的濫觴,最早起源於公元前9500年至8500年的中東新月沃土丘陵側翼93,在 Why the West Rules 第二章也提過。但農業在世界各地是獨立發展的96,不完全只有單一發源地。從某方面說來,當人類開了心智,能夠探索現象間的因果關係、預測事件發展的方向The Future of the Mind並學到教訓趨吉避兇、以至傳承經驗,農業革命的到來說不準就成了種必然。依 The Inevitable 的話來說,就是其發生不可避免,只是時間早晚問題。時至今日,人類食物熱量的來源有九成都來自公元前9500年到3500年間馴化的植物94。距離為何農業起源於這些地方,也不是他們比較聰明,而是當地的生態得天獨厚;每個地方的人類都嘗試過要馴化生物,不巧就這些地區剛好生活著容易馴化的動植物94Guns, Germs, and Steel 第八章、第九章)
通常我們都以為生活型態的改變,主要因為我們追求更美好、更幸福快樂的生活,是一種進步;由是傳統上往往認為務農好過於漁獵耕作,更何況當代科技文明都是建立在先有農業上,不用茹毛飲血的生活才使人安心99。卻忘了有時我們做出選擇不見得是自願的,而是時勢所迫、逼不得已,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

10000多年前的中東,人類開始發展農業。一開始沒準兒是採集小麥回部落的途中,沿路掉落麥子;加上人類也會火燒森林來創造宜居環境,卻讓這些新石器時代的先鋒作物獨占土地101。能輕易獲取的植物多了,就吸引人居留更久來採收。從花上一個月採集小麥到兩個月,最後乾脆直接定居下來102。開發糧倉、定居的好處是可以坐擁糧食庫存,不用煩惱搬移食物的問題。又發現用點技巧就能讓穀物更容易存活生長(整地播種),選好的種子栽種收成更多(人擇育種)。食物多了,人口也就漸漸增加。為了養活更多人,人人不得不更辛勤的照顧農作物。當村莊越來越大,人多到過往吃果子打獵的生活無法支撐104、也忘記怎麼僅靠漁獵採集維生時(例如因不再需要外出覓食,失去了對植物知識的傳承。),生活就完全回不去了。於是自由自在的人一步步轉型成了農夫Pandora's Seed 第一章 地圖裡的奧祕Guns, Germs, and Steel 第六章 種田還是不種田
除了以上的推想,哥貝克力石陣這個遺跡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或許人們先有了信仰中心,為了維繫其運作,在周圍形成村落,之後再發展出農業108

人類生理上並不適應耕種生活。種田有一大堆事情需處理97,每天從早到晚耕作讓人累壞了。狹隘的食物來源、單一化的主食(以至今日精緻飲食、可能損害健康的深度加工食品)使人類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卻又攝取過多糖與油脂;飲食不均衡而更不健康、易發慢性病The Great Escape 人類健康概況。過度依賴單一食物途徑(農業)使人易因天災人禍、病蟲害而死傷慘重98。為了爭那塊一畝三分地或荒年覬覦他人糧倉,人類變得更放不開,不得不拚死拚活、動輒你死我活、暴力無雙98。群聚生活也使傳染病增加104人類不得不演化出抑制過敏反應的基因。雖然因不再流浪且糧食增多,婦女能每年生孩子;但人口增長更勝於糧食供給,多出來的人力、包括剛生產的母親也得盡早下田,孩子少喝母乳又吃單調的穀物,免疫力下降104,嬰兒死亡率飆升103。要說智人馴化了穀物,不如說植物馴化了人類97
農業帶來的優勢主要並非為個人帶來什麼好處,而是體現在族群上。就算農夫普遍說來更容易營養不足,奈何他們人數眾多101,狩獵採集部落打不過Why the West Rules 第二章)。一踏進就出不去,所以 Harari 說農業就是個陷阱100。像這種短期乍看之下樂得輕鬆,實際上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例子,人類歷史上比比皆是。例如人們都想早點財務自由,卻往往後來才發現為了跟上時代、享受過去沒料到的好生活(同時也更昂貴),不得不更努力賺錢,搞到有錢沒命花104。Harari 說奢侈品往往最後會成為必需品,這是歷史上少數不破的真理之一105;這道理在 Disturbing the Universe 第一部曾提過。但人生不會因此變得輕鬆快樂,相反的,我們得費更多勁來得到想要的。而即時通訊之類的科技,也使人相較於書信時代更為焦躁不安105。只是我們已無法走回頭路。之所以會落到為農業綁架這步田地,當初恐怕從未預想過103,更沒有哪隻黑手在背後推動著,要讓人過上汗滴禾下土、永世不得翻身的庸碌生活106103–106 這一小節 Harari 寫的道理雖然之前陸續讀過,卻還是讓我感到頗為受用。

人類與穀物共生、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綁住,但我們同時也束縛了部分好養的動物(所謂「好豢養」可參見 Guns, Germs, and Steel 第九章)。人類不但會挑選溫馴的後代,甚至假使虐待、殘害動物的身心,簡單手段就可讓他們乖乖的,飼養者、商人也會駕輕就熟的這麼做112–113。當今家禽牲畜的命運往往由人類操弄。由於許多禽畜的存在意義只是為了皮毛被人類利用、奶蛋魚肉被吃掉;被圈養的動物上斷頭臺屠宰死亡時,壽命大多不及自然狀態下的同類111。人類大量畜養動物,像是地球上雞隻的數量還超過人類,可說是地球上演化最成功的物種之一;然而族群再怎麼繁盛長久,個體不見得就幸福了,反而可能被物化、完全不受尊重、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114。並且基因庫寡小、缺乏遺傳多樣性,也使這些生物很容易受到病蟲害、傳染病影響。香蕉產業屢屢受到黃葉病之類的摧殘就是個例證。人類如此,被我們養殖的生物亦復如是。就這點看來,人類種族的利益最大化,終究不能說是人生的意義。許多人可能寧可每個人的日子都過得舒適快活些,而非大家都淒淒慘慘、只為了增加或維持人類整體在地球上的比重。

人類對待牛羊豬鹿的模式,也延伸到了社會體制及文化層面。傳統上,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態度往往如同牧羊、主人對奴隸。但從下位者、被管制者的角度,那就是災難了114。就算再怎麼勤政愛民,總有種抹不掉的傲慢。
2019/6/21

第6章 蓋起監獄高牆

石器時代人類不具「歸屬」、不動產的概念,沒有「這是我家,你不能隨意闖入,拿了東西就算侵占」的常識。人頂多只有領地意識,但所屬地域內並不排外(排除其他生物),且每過數10年就可能大舉遷徙。
務農定居後,方產生「自己家」的領域概念。家裡頭屬於個人隱私,其他人不可窺探;不但費盡心力建造建築新居與穀倉,用圍牆隔離內外,連不屬於自己養育、允准居留的生物——包括各種昆蟲——都要趕盡殺絕。既然花費如此大心力才建好,搬不動、赤身裸體放棄一切也活不下去,就再也割捨不得、離不開這安樂居117。而定居下來、平時只要照顧農作物的生活,亦使人類的活動範圍大大減小115–116
看天吃飯的生活充滿風險、讓人擔驚受怕而需要買保險;旱季水災不是不來,是時候未到。村莊人丁眾多,糧食分配分量在困難時期命懸一線,有些大的建設還必須倚賴他人、分工合作眾志成城。遇上荒年歉收沒預先準備,輕則家業凋零,重則滅門絕戶117–118。相較之下,自給自足的狩獵採集時代冗餘性較大,每天採集的吃食不需要、也無法保藏;擔心也沒用117。既然農居冗餘性不夠,只好多費點心,平常多栽種穀物存起來。可這種預防儲備經常好幾年才用到一次,造成有些社會地位高的乾脆不下田耕種,光是吃別人。底層階級不想一年辛勞,卻為他人作嫁衣裳122。遺憾的是會當作歷史流傳至今的,往往是這些好逸惡勞傢伙的故事,而非社會中堅的農民119。這讓我又聯想到第3章提到的考古偏執。歷史、文句和考古相同,殘留至今、我們可見到的都是那些具有特殊身分、有機會且有辦法留下痕跡的少數人。當我們探究已消逝在歷史洪流中的過往事情時,必須記得別以偏概全。雖然我們總記得胡適說要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但我們拿到的證據非常可能是偏差樣本。類似的,沒任何證據留下來,也不代表從未存在過。或許曾經存在,只是留不下來,例如在蘇美人之前的文明。或者當時的人沒有容易留存的生活用品(好比說那時的人不拿泥板記事、不用陶瓷器皿),或者戰亂毀壞了遺跡;找不到證據,依舊不能下定論稱蘇美之前沒有文明。
雖然農業發展不見得使人更幸福快樂,卻使人類社會產生許多閒暇人Guns, Germs, and Steel 第四章)、讓我們有能力運行中央集權99Why Nations Fail 第6章)、有機會凝聚眾人之力發展文明。相較於生理演化,人類文明發展速度過快;一萬年的天擇,不足以使人類產生像蜜般螞蟻刻畫在基因中的合作本能120,遑論生理上適應當代社會秩序140。許多戰爭的發生並非群眾沒得吃、為了搶掠食物,而是野心家爭奪政治權力的歸屬。人民要吃飽,還沒有滿足上位者無盡的慾望那麼困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邊 Harari 又引入第2章說法,認為人與人靠虛構的「故事」結合在一起。像是國家、民族、公司、制度規範和秩序這些皆非實際存在、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但是當不相識的人都願意共同相信其存在、願意遵循時,這些虛擬存在就和實存一樣起著作用120–122

Harari 提到了人們共同相信的制度典範之一,漢摩拉比法典。這部法律主要採行應報理論,規範當某人受到損失時,加害者應該受到程度相當的懲罰。其實這種「以眼還眼」的思想,在更早的吾珥南模法典就可見到雛形。兩者採用的描述語句「如果一個什麼身分的人做了哪般壞事,他就應該賠償多少 shekel 的銀子或受到什麼樣的報應」和伊施嫩納法典也雷同,是當時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法典潮流。此類要加害者付出相同代價的規範,乍看之下很公平。但我們不可視若無睹的是,當時男性地位高於女性,連人民也有分公民、平民(被釋放的自由人)、奴隸等。公民殺害奴隸、男性傷害婦女只要付個錢就了事,真正有生命危機的,是屠戮了同性同階、冒犯上級的人。相對的,美國獨立宣言主張人皆生而平等125。那到底哪個才是對的呢?Harari 認為人權平等這些教條、幸福感等都是虛構的概念,從來就不是什麼金科玉律海誓山盟127。幸福的定義也太過飄渺虛幻127
我在 Justice §04-2 談過類似的論點。道德倫理、自由平等、公平正義、人權法治、民俗文化,包括人類對服飾身材、乳房大小的喜好,就好比時尚流行一般,來自當時代的社會共識,會受到重大社會事件、現實條件(如科技發展程度)影響,是眾人期待、同意遵守與妥協下的產物,因此都不能算作真理——最起碼如 Harari 所言不具有物理法則般、無可置疑的客觀效力126。何況人人生而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徵、個性智慧,我們還提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因材施教、發揮每個人的獨特性呢。但我也覺得大可不必太過憤世嫉俗128,以至棄若敝屣。既然人事實上更願意活在有秩序的環境中、不想惶惶終日擔心害怕;這些價值觀都受大家珍視,是眾人的願力所致,去掉這些東西我們會彷徨失措;那麼在合理且可接受、可實現的範圍內,將這些共識協調出來就是(聽起來有點像是社會契約Justice §07-2))。因此我倒認同有些人——即使是上位者以及制定出這些規範的人130,不論比例——是真正相信神的存在,有些人也真正相信人人應該平等、願意付出大量代價(如國家暴力、賦稅以至戰爭)來維繫這種秩序與和平129The Righteous Mind。這種期待不見得都是愚忠或惡意、充滿欺瞞(明知是假卻以教育及各種手段欺騙、逼人服從131)的。縱使不知情的普羅大眾盲信的比例恐怕更高,然而很多人都能夠理解,安居樂業的生活並非平白無故就能不勞而獲。
至於幸福,興許可說成心靈上頻繁的滿足(所謂「小確幸」)。或許沒有比較就沒有失落What Technology Wants 財富與幸福感Disturbing the Universe 第一部 英格蘭人生的意義對「最高加權評價行為」的項目與權數定義不同修真四万年,在這個人類習慣透過快速散播的媒體來了解新知識的世界,人更不容易獲得滿足。為了要有本錢常常創造滿足感,就得先讓自己荷包滿滿,而這則要倚賴一般人可遇不可求、偶爾的大高潮
不可諱言,如 Harari 所述,我們也必須有點自知之明:這些規範沒有對錯,只有選擇,因此不能強加自己以為正確的規矩想法於其他社群(外團體)的成員上128。舉個實際例子,我們不該一紙命令要求全世界伊斯蘭婦女馬上都脫掉罩袍
是以除了寬容——謹記他人也有權利相信他們願意信仰的觀念,就如同我們也有些願意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事物一般——並尊重每個人相信的自由,別強制別人放棄信仰之外;我們能要求別人改變的唯一理由,或許是研議過所有可能實現的選項後,經過溝通、開導、展示另一種可能性(這或者也是說服人的方法之一Think Like a Freak §6));當對方在擁有無後顧之憂的選擇自由下,到底願意挑哪個。人不是機器,大多數人不會死板板的抱著石頭往河裡跳;可以選擇的話,許多人可不願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所以說誘因非常重要SuperFreakonomics §3)。只不過這終究是非常主觀的事,每個人都有權利在僅涉及自己的事務上,選擇自己喜好的(當然,何謂僅涉及自己的事務,這個範疇各時代也不同。)。有時我們自以為是為了人家好,怪人家太笨,對方卻有很大的機會認為我們心懷不軌。
我感覺當代的社會,眾人走的也是這個趨勢。我們漸漸不會說「這是普世價值。必須這麼做才對!」,而是問道「我知道這不是真理。但不這麼做的話,要不你有更好的法子嗎?」。既然沒有更好的選擇,理所當然就這麼做了。既然人普遍更願意生活在民主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當然就不願意擁抱極權主義、為人所奴役了。

Harari 論道秩序融入生活有幾大要件。常人以為自己所擁有的,包括身分地位,其實並不真的由我們自己操控,而是眾人共同深信、維護,這就是互為主體性135。個人的消逝不會對主體信仰發生太大影響,除非是整個社會秩序崩解、大多數人改變觀點136。我想到深い河提過的,人活在他人的記憶中,我們的社會性存在依賴他人對我們的觀感與印象。人們會同心協力、眾口鑠金,將我們所認同的秩序落實到日常生活132。日夜所見所聞,都是這些價值觀的體現,自然就將之當作近似真理看待、深信不疑。例如當代的房子往往有個人房間,早在歐洲中世紀時貴族的居家卻多是公共空間,家人在一起活動132–133。例如當代我們信仰個人主義,認為人的價值體現在個體的內在、個人特質與能力。中世紀貴族則與此相反,人的價值有賴於他人的評價,因此當時的貴族極為重視名譽,能夠為了名聲受損賭上性命決鬥132。無論哪個時代,社會秩序的約束力皆極強,當有人提不出撼動原先價值體系的的理由、卻明擺著違反了共識,就會受到懲罰與矯正137,或者放逐以致身殞;因此秩序得以維持、有著一定的穩定度。就算我們突破了某個束縛,總還是身在另一個更大的框架內137。舉例來說,我們逃脫了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卻總還是受到國家機器的箝制。就算我們狩獵採集的祖先,或活在末日的無政府主義者,也不得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堅如磐石的社會共識反過來形塑了我們的欲望與人生觀。Harari 稱當代歐美看重的欲望結合了19世紀的浪漫主義和20世紀的消費主義133。浪漫主義教我們要追求不同的經驗,所以要旅遊探險、環遊世界,嘗試不同的新體驗。消費主義則讓我們自信買越多就越滿足134、於黑色星期五瘋狂採購。(這種言論對我來說頗為新奇。)現代有錢夫妻吵架,可以出國旅遊來和好;古代貴族可不流行這套135。當時交通不便,高官或者多有領地,生活重心在自己的家族邦國,不會隨便離開;表達愛意的方法之一是公開炫耀、為人所不能為,如巴比倫空中花園泰姬瑪哈陵
2019/6/23

第7章 大腦記憶過載

人類的大腦經過演化,到一萬年前已經善於儲存數千種動植物生活常識、地形和人際社交關係142。然而文明發軔後,政治組織需要紀錄人與人的契約,以及整個國家的金融、糧食收成狀況,就不是一般人的大腦能夠辦到的142。依據約公元前3400至3000年的 Kushim Tablet,上面紀錄了「在37個月間共收到29086單位小麥,由庫辛簽核」,蘇美人發展出紀錄數字、日期、物品(收成的糧食)、責任者職務或人名的文字143。之後一直到公元前2500年,楔形文字才發展到能完整表意147,整個文字演進從發端到成熟歷經上千年。大凡世界各地的文字,一開始都是為了紀錄像是會計、稅收以及契約之類資料的記號142,之後才慢慢添加語彙,直到能完整表達想法148。然而要長久使用文字、傳播四方,還必須有一套能善用文字紀錄的官僚體系,可組織資料(歸檔編目)、快速檢索以找到所需資料149。蘇美楔形文字、埃及聖書體、中國甲骨文馬雅文字之所以能發揚光大,原因之一就是這些採用文字的國家,都發展出了高度組織的官僚制度,使文字確實有用武之地、成為生活上、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無法捨棄的工具150。有紀錄有證據,像是對於打合同這種事口說無憑,但若在公家就能迅速找到當時的協議,狀況就不同了。為此使用文字就必須有一套組織與檢索的規範151。使用文字的嚴謹原則,以及文字這種工具帶來的抽象思考性質(包括進位制記數系統如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152),使人在過去腦袋中跳脫式充滿聯想、天馬行空的思考方法外151,獲得了從不同方向、以另一種大異其趣的模式來思考事物的能力。
2019/6/23

第8章 歷史從無正義

人們依靠想像的秩序來維繫社會穩定155。知道了對方的階級或具有的標籤,不用深入了解,也能快速知道該如何應對158;這有好處,卻也造成了刻板印象問題。這些約定俗成的暗規,從來就沒考量過要依照真實存在的法則來構建155。對人來說,秩序比公平更重要The Righteous Mind,因此人的法則往往不會公正到哪去,更不見得有客觀現實上(物理、生物學)的依據。我們批評他人習俗與文化陋規時,僅僅是五十步笑百步,差別在公平正義程度不同158
許多古代的社會風氣和階級制度,在現代的我們看來都很野蠻。那麼如今的我們就真的很進步,完全態度公正、免除歧視了嗎?Harari 認為,如同印度種姓制度157、各地兩三世紀前還很普遍的貴族與平民、一世紀前黑白分明還被認為天經地義的美國種族主義162–163,貧富是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無實際根基的社會階級。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應該是貧窮或富貴,然而近一代(三四十年)社會的貧富世襲非常嚴重。總是有人強調富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努力157Justice §08-2);卻忘了當今世界教育經常無法翻轉貧富階級。具有同樣能力的窮人家孩子跟富二代,所受培植的資源不同,使得兩人最終能力有差別。就算能力相同,所屬大環境的暗規、人脈與見識之異,也造成生命歷程中的機遇不一樣160。於是比起體能強健頭腦好,更重要的是有個好爸爸。

我想現代資本主義的問題之一,是富人相較於普通人,消費比例過低。一般人花出去的錢就不會再回來了,而企業往往把資金花在錢滾錢(包括投資新創企業與房地產、rent-seeking槓桿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或能賺更多錢的方向(如研發)。結果就是造成普通人的錢流向大公司,累積在公司中如籠中鳥,並使掌握公司實權的高管階層、大股東手握過多財富。
假設有種資本主義式的個人資金增長手段,例如讓個人都把資金投注到由國家保障的投資基金,並且由國家分紅。這樣個人就不必擔心資產隨著通貨膨脹縮水。當然這種方法會創造出新的問題,例如要怎麼確認某個領域、某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中間會不會有私相授受?或許我們能夠借鑒當前的金融機制與科技來解決部分問題。另外之前 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還提過完全公開透明化、天方夜譚式的資本主義

Harari 稱許多社會階級的形成,只是偶然事件加上虛構的故事、三人成虎造就眾人願意相信;實際上沒有生物學上的基礎166, 339。一開始搞不好只是上看不起下,但當階級成型後,上流階級總能獲得更多資源,產出更優秀的人;而社會底層的後代則大多「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明星名人的穿搭就是美觀166、令平凡人不自覺要追隨,尋常百姓家連取個名字都很快褪流行Freakonomics 6 完美的父母,續篇:換個名字會更好?。人們交個心、結親的對象全要求門當戶對,以至社會、法律上的身分和權力都不同160;嚴重時不同階層的人除了奴隸服侍主人外,老死不相往來,甭提要了解其他階層的苦衷。糟糕的是族群的隔閡將使社會分裂,人與人的對立最終造成社會不安定、抗爭四起。是以 What Money Can't Buy 建議各群體應相互接觸並融合,以避免巴爾幹化
即便人類的道德與價值觀、體制可說正進步中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但這需要許多前提。其中之一,當容許人們討論並改變制度時,才有改進制度的機會。必要條件包括了所謂言論自由。過去許多統治手段,都以人追求平穩秩序,並維持完美、潔淨,遠離骯髒污染的天性,來加強階級意識161The Righteous Mind。當公權力、意識形態規定不可質疑階級,那麼人也就失去省思真理的權利了。久而久之惡性循環下,人們(包括那些被貶抑的底層民眾)甚至以為這種階級區分有生物學上的基礎。例如聲稱白人本來就更聰明且具道德感,並且拿出科學證據證明平均說來確實如此163。在當時那個階級流動頻繁的社會(可惜這個前提只在某些情況下成立),只要努力就會成功,黑人卻仍然貧窮;顯示他們本來就不可靠、懶惰且愚笨,進一步再立法限制黑人權利164。貴者愈貴、賤者愈賤,於是偶然事件演變為自證預言164。不公不義還可能持續加重,以致如種姓制度延續千年166。可見一些研究雖然證實特定族群具有某些特質,但讀者須注意,這些特質不見得都能歸咎於族群本身的天性;沒準兒是大環境、社會文化驅使,造就此類現象發生165

性別也是種社會階級。農業革命以降,許多文化都是父權社會,當個男人比女人占便宜得多168, 174。有些文化中,女性甚且被視為男性的財產而欠缺獨立主權(包括前伊斯蘭時代阿拉伯的婚姻ولي?),強姦被視作侵占財產而非侵害人權168。男性地位往往較女性高的原因尚未明瞭。有人說男性睪酮濃度高Wij zijn ons brein 第9章 攻擊性,拳頭大178又衝動好鬥180;也有說孕婦、養兒育女時需要男性保護,強勢女子全被天擇自然淘汰掉的182;可這些理由都還說不通。
人類天生有能力做很多事,文化卻會限制人的自由在其中一部分170。如基督教系認為,人的行為應符合神造物時的天然狀態;違反這最合適的目的,就不自然,也不應當、不道德171。所以教我們只能愛異性伴侶。但在漫長的演化歷程中,從來沒有什麼天然的事情。包括生物的習性、器官的作用,都不斷變化171;只有追求繁衍與生存才是認真地。營造「是女人就應該如何如何173」的氛圍,這有點亞里斯多德目的論的味道Justice 目的論
科學是一種累積的進步,現代人可以講道理說服前人,且法則非人力可改變。文化則是種偏好,每個時代有自己的特色,風潮會流行、衰退。因此生理性別社會性別的性質自有差異173男子氣概女人味往往需要努力才能維繫174。雖說男女有別,但完全不是許多文化所注定那般的差別。要說男女各有適性(包括能做什麼事、自我概念與應該愛什麼人),不如說許多我們對男女的認定,都是以兩性生理上不同為藉口、文化強加的偏見169

2019/7/4

第三部 人類的融合統一

第9章 歷史的方向

人為了協調相互矛盾的價值觀——好比說自由和平等相互牴觸187——不斷搞出新玩意兒187。社會文化亦向來都變動不斷186。有些人自傲於本國純正的文化,但像是番茄義大利麵、波蘭和愛爾蘭的馬鈴薯、美國電影中豪放的西部牛仔與騎著馬守護家園的印地安人,歷史其實都不超過千年193,甚至是最近三四個世紀的事。人是很健忘的。每代人都活不過百年,當一代新人換舊人後,更早的事蹟對當代人來說只是風聞傳說,已經很陌生了。所以才有時間可以撫平一切恩怨情仇的說法。

不過論及大歷史,確實有些趨勢。常言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似天下一統後必再崩解,分分合合為必然的宿命。可是從幾千年的跨度來看,從漁獵採集時代、人類聚落散居各地,一直到極權統治、大帝國形成,今日還產生了歐盟;隨著科技與體制的進步,人類社會文明整體說來,有著朝向更大型組織結合的趨勢189。尤其在大航海時代、發明火車汽車與飛機等迅捷的交通工具、網路出現後,近數百年融合的速度越來越快,以至出現「零時差」這種字眼。
我想這得益於政府制度的完善,包括民主制度、公開透明、政治權力分散等。不過若考量國家獨立的成本NO.195 第378期|小國為啥要獨立,或許更靈活的小國家與大國的國際結盟會是更常見的趨勢?

除了人類外,其他物種從來不會考量到整個物種的權益194。將全天下視為同一個範疇的想法,最早誕生於約公元前一千年。這些概念包括全世界各處使用的貨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國家、所有人皆為神之子民的宗教195
2019/7/5

第10章 金錢的氣味

這一章先從孔方兄的起源開始講述,談到貨幣的源流。狩獵採集的時代,各部落往往自給自足198。除了和其他部落對等交易,換取本地不出產、較珍貴的飾品之類外,日常生活大可不必和其他族群往來199。即使農業生活初期,人們大多還是維持著自食其力的生活;人與人的交往一開始或許只是互相幫助,培養人情。就算某個人有特長,稀少的人口也無法支撐生計、使人單靠某個特殊能力維生199
漸漸地人口變多、村莊城邦規模增加。大到某個地步,像是鞋匠鐵匠開始能夠僅靠專業過日子,不必出外狩獵採集或還得下田耕作199。能夠單靠某個特殊技能吃飯,這也造成其他專業的興起,可能創造了新的職業。一開始大家還是採以物易物的方式,但當能夠交換的東西多了,很容易搞不清楚事物的貴賤,沒有辦法準確衡量價值200。這時若有眾人通用的價值計量單位,能很大程度地方便大家交易。
首先採用的通用交換單位,本身的價值就與其所宣稱的相當205;交易後不必擔心吃虧,無法進一步兌換。例如公元前3000年,蘇美人以 sila (𒋡?) 為單位的大麥205;人們要交易時,基本上會先看看自己的商品到底值多少 sila 的大麥。
貨幣史上一大突破,是人們開始相信某些不具備固有價值的東西,能夠當作通用交換物品206。可拿來充當初期貨幣的東西,通常須物以稀為貴、因此能夠保值,但其數量又大到可以流通(因此碎銀比金子更可能成為貨幣);還具有容易保存,包括能長久存放不腐敗變質、所占體積小、輕便容易攜帶(或者總量少到每個人分到的只有一點點,不必帶太多。)、沒有其他重要用途等等性質。歷史上曾用過的如貝殼幣、金元寶與銀兩等貴金屬,本身不能填飽肚子,也沒有特殊用處。具備這些特性的貨幣,不但方便人遠行到異地時,不必帶著大批貨物204;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所有有價值物品的用途。許多東西可能因為容易腐爛、不便保存之類的問題,因此乏人問津;沒人想要去製造、利用,擁有者也欠缺套現的方法。又好比時間、年輕貌美之類203,若無法轉換成能累積的財富,那麼就算曾經擁有也稍縱即逝。穀物若不能轉換成容易儲存的貨幣,即便大量製造出來,保存幾年可能就發霉了。這新的可能性也為商業注入活水,造就了嶄新的的樣貌204
當統治者擁有足夠的威權,就能鍛造並發行固定形式的硬幣。硬幣的好處是不必檢驗成色與重量。只要統治者保證其兌換的能力(購買力207,甚至連沒有管轄權的國外都能通用。如古羅馬的 denarius 銀幣208、今日美元的情況。
硬幣的信用來自權威機構的保證,其本身不見得能直接交換成能餬口保命的等值貨品(把硬幣重新溶成金屬塊試試)。代幣概念通行於世後,加上統治者的穩固政權保證,接下來就能將硬幣再轉換成更廉價的替代物。例如紙幣,雖然代幣本身抵不上其號稱代表的價值,但只要能獲得強勢權力的保證,大家都相信其宣稱的價值205,那麼就行得通。重點在你信我信大家信貨幣的價值,日常習慣使用,緊急時候還是能兌換,從來沒出過問題,那麼大家就願意採用了。是以貨幣可謂人類最普遍且有效的互信系統204。為了預防輕易私造,這些權威機構發行的貨幣往往以高超技術(防偽功能)來替補珍稀性。饒是如此,也不能完全杜絕變造之事。假幣相當於冒瀆政權的專有權利、挑戰王權,可能攪亂社會秩序、顛覆統治者的正當性。為了維護正統權威、保證賤價貨幣的價值,因此偽造貨幣往往罰得特別重207,好似叛國內亂罪一般。

金錢的力量在其所向披靡的交易能力。世上事物,只要手段得當、銀彈充足,鮮有買不到的。無論愛情、朋友、忠誠度,都有可能用錢購得203, 211一個仁沒有什麼事是一億元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十億元。畢竟金錢本來就是用來交換用的。同樣兩個追女仔,天天送花、開名車住豪宅的高富帥,總比拿好人卡的窮小子來得吃香。當然這也造成了當代世界情感與人際關係被以金錢衡量、物慾橫流的問題211What Money Can't Buy 就提到了對這種現象的憂慮。
相較於重點在自己相信的宗教信仰,貨幣的特點是依照經濟學原理,只要別人相信,就會有商人賤買貴賣,使本來不在意的人也不得不稀罕起來210。就算不信任對方人品,只要雙方都相信阿堵物的力量,就能互通有無、完成交易。復以漫長的貨幣使用歷史中,大多數人都搶著要錢;沒人會嫌錢多,由是「信任錢的力量」這前提很容易達成。只不過我們信任的並不是人,而是他們手上握住的現鈔212。我們努力抵制銅臭味入侵我們神聖的領域,同時卻又無法抗拒真金白銀的誘惑,不斷打通資本主義市場的大門。

時至今日,貨幣甚至不需具備實體;九成的現代交易都透過網路完成,僅是某臺電腦上的數字移到另外一個帳戶上202。交易不但迅速方便、紀錄完備,也容易查詢。
2019/7/5
雖然上面所述的是一般人所想像得到、並認為理所當然的貨幣源流,卻也有 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 認為貨幣的產生並非為了方便作為交換時的共通計量單位。而是在更早時期,計量信用、人情用的。至於公權力打造的硬幣,則是為了控制社會,強迫人欠國家錢,為了還債而服務國家的軍隊。於當今的朋黨資本主義下,公司要壯大,就必須利用裙帶關係、在體制容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寡占;因此亦非理想制度。
想到當今世界極權主義君主專制如中國,與民主自由社會的傾軋與明爭暗鬥Why Nations Fail,我想問題的癥結點,或許在就算沒有進步的科技文明產物,一般人會寧可選擇民主自由及資本主義下的平民生活,或者像大陸一般政府管制式的百姓生活?畢竟也有人認為資本主義還不完善,並非人類最終將選擇的制度。
另外,中國大陸這樣的社會,沒有其他西方國家存在下,可不可能促使科技進步?對我來說,科技的演進是人類文明要素之一。即令回歸茹毛飲血的生活能讓人很幸福,我想也不見得所有人都同意如此選擇。最起碼想要享受更高科技的生活,是我們這時代的共識,而沒有考慮到這背後可能需要一個不斷增長的經濟系統支撐(或者該問科技要進步,無限索求自然資源是否為必要條件之一?就算現在是,有無其他替代方案?)。而只要有人不這麼做,那選擇回歸原始生活的人,最終恐怕就會被打壓,不再快樂。假如民主政體或者資本主義可以刺激經濟進步,但專制政體只能讓科技如同過去千百萬年來一般停滯不前,還合久必分,我想願意採用這個制度的人也不會多。尤其相較之下,一般人更願意活在暢所欲言的環境中。
2019/7/8

第11章 帝國的願景

相較於 Why Nations Fail,本章由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帝國政體。Harari 定義帝國施行著不需要大改,就能無限擴張的靈活政治體制;並以此管轄多個(例如10個)民族,有著多元文化包容性215。領土廣袤與人口等規模並非重點。帝國的武力征服與統治,每每採用戰爭、奴役、驅逐和種族滅絕的方法,對非上層階級來說普遍都很殘暴217, 219。一是普通人不願被剝削;但戰敗國被壓榨是家常便飯,既沒資格談條件,更不太可能獲得好臉色,往往只能為人魚肉。二是人不喜歡大幅度改變習慣The Righteous Mind 人的偏執成因;然而既然人家是上位,只能乖乖聽命行事。就算帝國崩解,也不總是民族自立,由另外一個帝國接手治理的所在多有218。於是被征服者往往隨著時間流逝,漸漸被帝國同化,成為帝國的一分子217, 228。(可以參考被混淆的臺灣史09 被扭曲的臺灣歷史課,看看臺灣人是怎麼在殖民下,到最後自認為日本人的。)帝國像熔爐般,廣納各組成種族的傳統文化225。可各地獨特文明也很難維持純粹樣貌,幾乎多會變質甚至消失。

說道這種壓路機式的帝國文化216居魯士大帝可說是嚆矢。他率先號稱統治外邦是為了大家好,要為全人類福祉努力221;這種說法打破了外人與自己人的藩籬222。帝國為了方便管理,常常會制定各種法律規範,統一度量衡、文字語言、貨幣等的標準制度施行全國,例如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以「為大家好」或君權神授天命等合理化所作所為、積極傳播各種共同文化與思想(各地特殊的民俗風情也會搭便車、傳到其他地方),同時加強統治正當性、減少衝突與抗爭223

文化的融合有陣痛期。若帝國撐不到完全融合的那一天就滅國,自然看不到人與人和樂融融那天225–226。有些文化多元且包容不同風俗的帝國,原先被占領區域的後代逐漸習慣帝國文化,進一步改變身分認同,將自己當作帝國人的一分子。在維繫很長一段時間後,原先的被征服者也能擁有一般人的權利,族群通婚且無法分出彼此,以至進入中央決策體系227,甚至使原先的統治族群失勢229。我想這些轉變,或許也是千百年跨度下歷史的必然?就算幾百年前相互敵視,現在大家卻都要維護帝國這個自己的國家。此情況下就能完全融合族群,將「他們」變成「我們」228。有的被統治者則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例如拿西方平等自由的價值觀來要求基本人權,以致人民自決去殖民化228
如同帝國會受到所融入種族之文化影響,這些脫離帝國自立的國家,多少會因襲帝國時期的制度231。就算想恢復「正統」,仔細檢討下卻可能沒什麼正統可恢復232。以臺灣為例,現在許多年輕人政治上抗拒造成慘烈二二八事件的國民黨、或說中華民國統治,因此要回歸「臺灣人」的身分。但我們應該回歸成什麼樣子才是真正的臺灣人呢?有些人對日本帶著好感,但別忘了日本也是殖民統治過臺灣的黑手之一。很顯然清治時期不在我們的考量中。所以我們該回歸千年前原住民自由自在的生活嗎?那我們也要重新拾起獵首風俗嗎?不,那太殘忍了!但別忘了自由平等的西方價值,其實也是當初那個大航海時代,四處掠奪殖民的歐美社會之價值觀啊!更別忘了,就臺灣這塊土地來說,連所謂原住民,原本都是肆無忌憚的侵略者。
解決之道或許又得回歸上一章末所提,有點類似人民自決的方式:讓這塊土地上的人盡可能有比較的對象,確實瞭解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經充分溝通討論,之後自己選擇願意採用哪種制度。還要允許眾人持續溝通討論,改進制度。這並不是完美的解決之道,嚴重的可能舉步維艱。就算想選擇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我們要怎麼避免民主可能造成的弊端?是要選擇正把臺灣當作角力的棋子、可能為了國家利益開啟伊拉克戰爭、產生 Donald Trump 這號人物的美國體制,或者可能搞到脫歐的老牌傳統民主國家Why Nations Fail 第7章)——英國體制? 抑或右翼民粹主義方興未艾的其他歐洲國家體制?放下需要討論多久的社會成本問題不論,想要走一步算一步,也恐怕跌跌撞撞。畢竟人還是太短視近利、受偏見與陋習所苦,這是我們出廠時就帶的瑕疵。除了迫於盲目的民族主義之流遮蔽心智外(看看納粹德國的某些「優等民族雅利安人,多麼瘋狂啊!),沒什麼萬眾一心這種事。一千個人就有兩千種想法,無法做出眾人一致認同的抉擇。有的只有妥協與盡可能討論出共識Justice。總之我們應該認清自己的侷限性,不用太自命清高,認為只要如何如何,就一勞永逸、完全無後顧之憂了。也不該認為哪種想法就必然比另外一種更優越,頂多只能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人生的意義對「最高加權評價行為」的項目與權數定義不同还吾庄子

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大部分人即已活在帝國的統轄下。Harari 認為雖當今各國政府仍各行其是,我們遲早會活在一個全球性的國家或組織下232。套上 The Inevitable 的概念,只要文明持續順利發展,就不可逆轉社會一體化的進程;頂多停滯一下或稍退一步。當前人類世,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力巨大,動輒得咎;面對許多各國共通的議題,例如生態環境與氣候、國際經濟與商業,形成全球性的互動關係也能更方便處理這種規模的事務234

2019/7/10

第12章 宗教的法則

Harari 認為宗教倚賴對信奉者來說絕對神聖、不可侵犯或恣意變更(甚至永恆不變)的超人類秩序,並以此訂出具約束力的規範和價值觀236。單單相信神佛鬼魂存在,沒有形成道德、行為規範,就不算宗教了。要感化幅員遼闊的地區各票族群,宗教還必須大力鼓吹一套所有人皆適用的普世倫理。許多人熟悉的世界主要宗教,如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系伊斯蘭教、佛教都有這些性質。相對的,多數古代宗教大多只信奉當地神靈,也沒有信徒會出外招攬傳教。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才出現能感染所有人、並有傳道者宣傳的宗教237

狩獵採集時代人類雖然捕殺其他動物,卻無「人類高過牛羊」的想法。當時信奉萬物有靈第3章,所有靈體不分高下、皆和人類處在相同地位(相當於另外一個靈魂),人的行為必須考量其他存在的想法237。農業革命後,人類對所畜養的動物有控制權,才開始分出尊卑。但世上還是有許多無法控制的事情,包括天候、流行性疾病爆發。有種理論認為,神起源自人相信可以和某些有專門能力(如能控制生育、氣候、治療)的超自然存在溝通,藉著崇拜並侍奉神靈,能獲得其保佑,避免災難疾病、進一步控制自然238。像犧牲獻祭就有些交易的意涵The God Delusion 第5章 宗教的根源。我獻上好東西給您,您就該幫我做事。
傳統神靈僅影響極小的區域,例如每棵樹靈只控制樹所在的一小圈,山神土地神只掌握當地。為了因應人類這種新的交易需求,產生多神論,認為世上存有一票神威浩瀚的神靈239。傳統的泛靈信仰並未消失,信眾還是可以向他們禱告來解決一般生活的問題239。這些地方神最後要不是銷聲匿跡240,要不就是臣屬於多神教擎天駕海的眾大神下。
大神出現,最大的影響在人類(自以為)有了控制自然現象、改造大環境的手段,身分高過其他生物239

多神信仰雖然神明數量多,但並非眾神平等;通常有個最神通廣大的存在,其他神不可違逆。Harari 說多神教和一神教最大的不同,在多神教認為主宰世界的最高權力對人類無欲無求,不在乎小人物的生離死別,因此也就不會對人偏心240。既然求了也沒用,就不必費心討好他們。人禱告的對象,是那些專精於特定領域的神明;這些較低階神能力比不上最高神,也才會偏心、在乎人的供奉獻祭241。要注意的是,雖然最高位神可能不帶偏見、不在乎小小人類,好比我們說天地不仁,卻不代表他們無情無欲。以 Harari 舉出的印度教三主神之一的梵天、希臘神話命運三女神,他們要不是非無欲無求(相反的像濕婆還很情緒化?),要不似乎也不是神話中最精彩(博得版面最多)的存在。
多神教沒有太過強烈的排他性,可以你信你的,我信我的。早期多神教帝國,如波斯帝國在宗教上有寬容性,不會硬要屬地人民改信宗教242。至於政治上,帝國雖不必然具排他性,小國能同時附屬於兩個大國,但有權威性:臣服於我國的,就必須遵守我們的規範,不可拒絕。當然也不能公然否定公權力的行政權、以至顛覆社會秩序(包括低社會階層行使身分地位不相符的行為)。另一方面,後來的一神教大多有不可偶像崇拜的戒律。古羅馬鎮壓基督教的原因,就在基督教徒不尊重羅馬的守護神,也拒絕承認羅馬皇帝的神性242
公元前1350年左右,古埃及的阿肯那頓宗教改革阿頓提升為唯一神祇,或許是最早的一神論244。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地區性的一神教,例如猶太教或印度婆羅門教。基督教可說是在擴展勢力範圍上最早成功,並開枝散葉到全世界的一批。至今一神教主要剩下閃米一神諸教基督教系、伊斯蘭教,這種獨一真神之權威不可侵犯,其意旨也永恆不變、不可扭曲的性質,造成了信徒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排他性246。加上人類厭惡背叛的天性The Righteous Mind §5),使他們一言不合時,屢屢對自己人下手最狠毒。The God Delusion 提到許多人拿宗教為名目當武器、本書所舉的聖巴多羅買大屠殺皆為例證。
Harari 稱多數人很難完全適應一神論,因此就算在天主教中,也有許多主保聖人替代了多神教中低階神明的地位247。我卻認為最起碼一般人祈禱的對象是直達天聽的雅威,而不是某個專精領域的不同神明;或許還不好將基督教聖人當作是多神教在基督教中的延續。

一神論無法說明為何世界存在善惡248。要說這是為了讓人擁有自由意志可做選擇,那全知全能的神為何需要造出最後會選擇罪惡、下地獄的人248?公元前1500年興起的祆教認為這世界是善神和惡神間的戰爭,採用二元宇宙觀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249。這邊曾在 Fate/hollow ataraxia 提過祆教。祆教教義後來還被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吸收,所以基督教徒才會相信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同時又相信不受神控制的惡魔撒旦、骯髒的地獄存在250。基督教還吸收了二元論將身體和靈魂、物質和精神區隔開的方法;雖然獨一善神不會創造罪惡的身體和物質,但這設定能幫助宗教解決善惡存在的困擾251。可惜善惡對立又引發新的難題:既然檯面上鬥爭的善惡雙方皆非全知全能,那麼造成這個宇宙形成如此樣貌的原因、背後的秩序到底為何249?是誰制定出來的嗎?Harari 說假如宇宙是由惡神創造的,那就說得通了!不過沒人願意承認自己信奉的是惡神啊249
宗教間多有相互觀摩學習、納入對方想法及設定、解決自己教義中難題的現象,這在宗教學上叫綜攝,或許是今天最大的信仰251。我想人本身就是會學習借鑒的生物。看到人家有比較好的觀點,它山之石,可以為錯,自然會想辦法納入到自己的價值觀體系中。大多數人都是這麼做的。

意識形態的宗教

在科學、科技產物對人類的影響日深後,真正信仰有神論,對世上存有超自然存在深信不疑的人漸漸減少。但 Harari 指出,假如將意識形態當作新時代的信仰,那這種型態的宗教可說方興未艾256。以 Harari 的話來說,這些意識形態其實都是另外一套群眾願意共同相信的故事。
約西元前1000年亞非大陸,開始出現這種信奉某種超越人類之自然律法的信仰251,佛教是其中之一。釋迦牟尼認為人生在世痛苦不斷,是看不明事情的本質。遇到不喜歡的事內心糾結;遇到高興的事,又慾望不絕而永遠不能滿足;因此該改變的是心態,而非向神要求、汲汲營營於名利,光要填滿慾望的無底洞253。即便有神存在,也對人類無窮的慾望造成無盡的地獄無能為力255。我之前的討論可見說佛。當看清一切並可放下,縱使仍然會感受到痛苦和快樂,卻能夠看清世間事的本質、跳脫感性的羈絆牢籠,不為這些情緒所囿,反過來享受各種愉悅或新鮮的體驗、維持平和心境254
現今佛教的問題是,流行的教義憑空造出了許多超自然的位階(包括「佛」),而我們至今從來也未能證明這些狀態確實存在。可換個角度想,佛教也綜攝、納入了千年來許多僧伽的想法,方匯集成今日的樣貌254。回到2000多年前初期佛教的時代,搞不好覺者很難接受當今許多想法,認為重點在求明通、放下而已,用不著在意什麼輪迴六道天龍八部西方極樂世界奈落啥的255
至於現代的各種主義,包括共產主義、資本主義、民主自由等等,同樣有一堆信眾無私奉獻、大力宣傳。有些國家為了捍衛自己的價值觀,同樣殺人如麻,比起某些一神教不遑多讓。差別只在信奉的是意識形態(認同過哪種生活比較「正確」),或者超自然存在(認同信哪種神祇比較「正確」)罷了258。是以我們不應將自己人的價值觀強加於其他社群身上第6章也提過)

當前世界主流意識形態從崇拜神改成尊崇人性,往往也充斥綜攝現象,借用吸納其他不同派系的想法259。Harari 將「人文主義宗教」分成三個主要派別,並且認為他們都延續了過去一神教的價值觀。

看到 Harari 所提的分類法,我不禁浮想聯翩,想到自己也有許多想法,歸根結底是採納了書中所提到這三種「人文主義宗教」的價值觀。The Righteous Mind 7 政治的道德基本原則 另有一份更完整的清單。The God Delusion 中,Dawkins 努力否定「宗教」這種造成人類衝突不斷的超自然存在。本書中,Harari 倒將許多現代價值觀全都拉回了宗教的範疇,歸入凝聚人心用的機制中The Righteous Mind。人類遠沒自己所想像那麼理智而成熟。但話說回來,真像機器人那般遵守規範而可靠,就不叫人類了Misbehaving 第1部)
Harari 說人文主義宗教主要的根本價值觀,許多來自一神教。這說法似乎暗喻,假如沒有基督教2000年來的深耕,或許就不會衍生出這些概念,人本價值觀更不可能大行其道。我想就算沒有基督教傳播這些想法,人們遲早也會討論到這些問題。例如墨子的兼愛、法家為人津津樂道(事實上淪為空談,且重點不在平等而在取人於信)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只不過要讓市井小民廣泛接受這些觀念,以致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習慣這麼做,終有一日能夠貫徹執行、而不光耍耍嘴皮子,宗教或許真有其價值吧?看看西風東漸前的中國、印度,不是信奉了幾千年平時階級嚴明、亂世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嗎?我回想起 Why Nations Fail 在探討近代科學的發端時,倒一點也沒提到宗教這個因素啊。

科學和宗教最大的不同,或許在科學能夠在現實中驗證。這些意識形態假如和現實相衝突,無法自圓其說,也應該做適當的修正,甚至全盤推翻、打掉重練。
雖然當前人文思潮非常敬重人本身的思維感觸,但近年研究漸漸發現人類或許不具有什麼自由意志Wij zijn ons brein 第18章、SAO。那到底人的存在還有意義嗎?我們的司法和政治制度都有意無意逃避這個問題266,畢竟這毀三觀的想法在體制中無法處理。如此聽來總有點虛無主義的味道。對缺乏自由意志與人類價值的前提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只能用在說佛所謂「有情眾生」中曾經提過的說法來回應:既然這世界沒有什麼絕對的珍貴事物,那麼還值得我們守護的,也只剩下我們在乎的情感了。因此應盡可能求得每一個人長久的平和歡愉,滿足我們生理心理、包括自我實現的願望。上面提到的幾種人文主義宗教,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滿足此需求。當然解決方法不限於無限供給、努力填滿無底洞,也能想方設法讓人轉換心境,例如佛教採用的策略。但欺瞞愚民恐怕不是好的做法,應如前述將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條件限制與結果攤開來講,在所有可行的選項中讓大家挑出最情願的。
2019/7/15

第13章 成敗的祕密

Harari 說歷史的一個特點,就是事後看來理所當然的演變,在當時卻常常錯綜複雜、理不清頭緒269Stephen Jay GouldWonderful Life 也有類似的觀點:一開始莫名發生的怪奇現象,導致未來一連串的後果,回顧起來卻看似命中註定。The Knowledge Illusion p54)好比今日我們要看美國的世界霸權、中共一黨專政會延續多久,世界會不會結合成單一國家、並且採用何種語言(搞不好不是英語或中文,根本是人工智慧輔助語際溝通交流)?固然有些事存在物理、生理學上的限制,然而很多演變都出人預料,說出來難以置信、甚至讓人笑掉大牙;直到事情發生,大家能做的就是放放馬後炮、做做事後諸葛270
更複雜的是,歷史算作「二階混沌系統」,當我們對未來做出預測時,預測的行為本身也會影響未來的走向,因此更不容易預測得準確271。大概除非就算預測了,也無法避免;也可能當事者本來就知曉、抑或完全否定、忽視這種演變,不會因之改變行為。甚至是預測的內容對當事者來說正中下懷,反而照著預測走。我們學習歷史,重點不見得在能夠準確推知未來,而是拓展視野,曉得當前的一切並非必然272、有哪些路可走。

另外,如同演化不代表進化般,歷史也不必然會朝著進步的方向演變。事實上我們連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亙古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價標準都擬不出來273人生的意義人類/人生價值寓於評鑑;不能篤定當今的民主制度、資本主義對人來說真的是最佳的制度,就好像我們不能一刀切的說,現代人過的生活絕對比狩獵採集生活幸福。
Harari 搬出了 Dawkins 的 meme,說明群眾大肆傳播某些著名的意識形態,不見得對人類個體和族群有什麼好處。像民族主義導致國家間摩擦與戰爭,軍備競賽使原先可用在教育與研發的預算改投到武器製造274;這些思想只是滿足人內心某些愚痴慾望,卻沒有意識到吹捧這些想法,實際上導致了內耗與損失。

Harari 認為,科學革命的產生也不見得有什麼道理或必然性。雖然很多學者提出了各種論述,解釋為何是西歐不是中國、在那個時間點發生義大利文藝復興啟蒙時代;不過越了解那個時代,越發現變數極多,不必定照他們所描寫的演變275。我想到之前在 Guns, Germs, and Steel 為什麼是歐洲,而不是中國?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The Story of Art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第九章、Why Nations FailWhy the West Rules 這些書中,作者們也討論過這個問題。我曾在 Why Nations Fail 後記認為,中國的土壤不適合科學開枝散葉。依 Harari 的想法,就算在西歐,也不必然會產生科學革命,也不一定會在那個時候;有太多偶然的因素。這倒和 The Inevitable 的想法頗為不同。
2019/7/15

第四部 科學革命

第14章 發現自己的無知

近代科學從西歐發展起來以後,大大改造了這個世界。在這之前統治者與商人贊助教育等各種事業,大多只是為了鞏固權力、維護社會秩序、習得傳統能力(子承父業)291。人們不會期待太陽下有什麼新鮮事,自然也就不會想到要將資金投入研究、發明過去所未見過的東西。500年後的現在,普通人卻都深信投資研發可獲得過人能力280,這改變有賴於眼見為憑的科學進展。
之前多次提過(如在 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第二章 增長:幻覺與現實,現代社會研發科學與科技才是王道,能提升國家的軟硬實力。Harari 進一步指出要維繫良好的循環,研究成果必須能增加應用資源的能力,並能反過來影響社會與政治、回饋於研究,使人願意資助研發經費、並改造大環境成適合研究的氛圍280。是科技帶來的強大能力,才使得人類越來越相信科學。
Harari 把科學之所以會發展,歸因於3大要素:
承認人類有所不知,金科玉律可能出錯282,並願意去探索世界
古老的時代,眾人奉經典為圭臬教條;神的話語、古聖先賢之言論天經地義,毋須證據也不容質疑。對具有經典的宗教或學派來說,神與先知的話包含了所有真理,整個知識體系無所不知。個人可能有不曉得之處,但神(權威)不可能有不清楚地事;想要知道什麼,回頭查經典就好。真的沒記錄到,那是因為這件事無關緊要、不值得深究282(這令我想起把學問分輕重的小學大學);大部分人不太好奇、沒有欲望去探索世界與事物背後的運作機制。想探究自然現象、生物習性之類,這些被主流學界認作枝微末節之事的人,就得要有被冷眼相待的覺悟。尤有甚者,不管研究出什麼,絕對不能和教義相悖,否則是你錯不是他錯(如 GalileoGiordano Bruno)。這大概就是有些人會說「以前大家怎麼做、你就照做就好,這麼久以來規範都沒什麼問題,幹麼標新立異呢?」的原因之一。除了因為沒壞就別修的緣故外,更因為大家都覺得舊的做法有權威性。權威不會出錯,不容質疑也不容挑戰,想要改變就要面對他人異樣的眼光,大家會懷疑你的做法是不是行得通。就算拿出證據來也不見得有用。
我猜「已經知道的就是真理」這種信念固著偏誤,或許根源於原始人生活必要的適應能力,畢竟我們不需要每次去嘗試火會不會傷人Political Animals 認知機制只會將注意力費在異常與特殊狀況,使人的思考難以改變且不夠全面。。然而此本能已不適用於當前知識快速變化的世界。
歷史上還是有些人能打破僵局,例如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可惜這些人並非科學家。由於原先的架構已經如此強大,打一開始創世主的定義就必須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是以所有想開創新流派的人,就得要有同樣知曉一切、能解釋所有現象的能力方可匹敵283。理所當然身為代言人、或代表神說過的話之經典,也必須有神聖的特性;千錯萬錯都不會是神的錯,只可能是人的錯。但這樣的經典,反而不會是打從現實出發來解釋現象,而大多是神棍以創造新的故事,或糅合其他流派的解釋(綜攝)來猜測事物可能的道理。由想像提出假說而非真憑實據、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糟糕的是,這種解釋一旦紀錄下來,就不能再變更了。因為依照那個時代的習慣,所有經典都是神所定下來的,神不可能會錯。假若還需要變更,就代表神不夠權威,影響到了流派本身的正當性。
或許這種說法能解釋在古希臘軸心時代大放異彩的哲人,他們的發現後來為何淹沒在歷史的潮流中。但我不敢說這種說法正確無誤。最起碼在中國沒有個全知全能的神。也許中國人從來沒有想過要探索世界上所有的奧祕,也或許我們連怎麼探究的步驟(現代所謂科學方法)都還沒建立起來?中國人的問題或許不若書中所述,因為神業已將所有人類有必要知道的、智慧的文字記錄於經典當中。不過我們還是有不可質疑的聖人先賢,並且思想同樣的被箝制。
我不禁也聯想到在小說雜談1百炼成神曾經提過,當前許多網路修真小說還是有頌古非今、杜絕「人類會進步」這種考量的弊病。就這點來說,修真小說崇尚古籍的風氣還不如啟蒙時代的人啊。也不得不感慨即便到了今日,許多中國人思想還是沒有科學研究的素養,尚覺得隨便拿個經典就能把人打垮。就算要領悟什麼,方法也應該是觀察現實,而非對著前人的造物啊。要說我們穿越回古中國去,最應該推廣的,或許不是知識——這不過是給他魚吃——更應該是打破權威的生活態度。經典什麼的都不是經典,除非在物理上經過多次驗證確認相符合。

本書並未提到西歐人之所以開始願意承認自己無知的契機。或許這可以參考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The Story of Art義大利文藝復興重拾對古希臘藝術、知識的興趣,開始探索世界,進而追求真實並採用經驗主義、否定基督教的權威地位。
由此看來,或許也談不上人「承認」無知。當先賢開始基於經驗主義,觀察現實來架構一套描述世界的理論,並發展出科學方法的那個時候,世界本來就充滿未知,好奇的研究者從來就沒自認為全知全能過。若要為人的無知下個註腳,最好的例子或許是可證偽性,這確保了所有理論都可被推翻,都可能出錯(參考 River Out of Eden 第二章)。另可參考 The Grand Design

Harari 提到相較於科學,一般社會體制與意識形態為了要維持穩定運作,要不是採納當時代科學的理論,卻宣稱為真理,例如納粹採用演化論;要不就是乾脆將尚未經過驗證的意識形態說是真理,好比說將人的自由意志擺在首位的自由人文主義284(參見前面意識形態的宗教。我覺得當前社會的價值觀越來越能夠接受變化了,不見得都緊抱著某些教條不放。例如 Justice 的作者 Sandel 所倡議的 Communitarianism,重點就擺在「大家能夠討論出一個可接受的共識」。至於共識長什麼樣子,那就見仁見智了。共識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眾人的溝通討論而改動。事實上社會共識就像文化與潮流隨時代變遷一般,也不可能不改變。
著重觀測和數學、統計
Harari 說當代科學基於觀測,並且用具備邏輯的數學語言描述286。他以蘇格蘭遺孀基金為例,提到統計(及許多數學工具)很有用,好過求神問卜向上帝禱告289。連社會科學都有向精確科學靠攏的趨勢290。對此我更願意說成採用科學方法研究。
研發出新能力
科學能做的,假如只是像浮士德一樣關在高塔中,鑽研無人懂得的知識;那麼也就不會有人願意贊助科學家,使其無後顧之憂的專心研究。因此科學也必須有實用性質、能造出有用的產品。關於 Harari 提到,相對於真實性,實用性才是評斷理論的真正考驗290;我想更準確的說,應該不是實用性,而是解釋事實的能力The Grand Design;說到底,最終理想還是理論是否趨近真實。
今天我們以為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是不移至理,在科學革命前這兩者卻沒什麼關係。思想家不會想到要將發現轉換成技術產物。一些新技術的發展,往往也只是匠人的靈光一現。是培根將兩者聯繫在一起291。而近代科技的發展,常常有軍事力在後頭推動292–293。尤其像美國 DARPA 之類的單位,其中的研究計畫可能超前民間數年。
雖然當代國家很看重軍事科技的發展,但歷史上科技影響軍事力是最近19世紀後的事。一兩千年前的常勝軍往往不是武器勝過敵軍,而是因為有效率的組織、鐵的紀律294。領導者、將領、商人和學者大多不認為有必要研發新的武器,或者新武器上場就有能逆轉頹勢什麼的。當時候的人擔心的是人心不古,只希望找回古代的榮光;打破舊規、太過激進的想法反而會讓人害怕295。頂多想辦法製作更精良的武器,而非直接換掉。要到十七、十八世紀時,人們才開始願意投入資金研發新武器295。或許是孤陋寡聞,這點我從沒發現在其他書籍、尤其是小說中特別提起過。倒是許多穿越小說會理所當然的將現代科技帶回去,而作中古代人也從來不覺得有什麼怪異的;顯然這些作者都沒注意到「願意採用新科技」也是種現代人才具備的特質,古代人可不流行這套,反而可能對新東西抱持疑慮。
時至今日,民眾樂觀的認為許多困擾人的事物,包括自然現象、貧窮298、壽命299–302,都可能因為科學、更完善制度的發展,而被人類解密、最終不再是問題303。但人們之所以願意發展科學,大多不是單純的想要探索世界、獲得更多知識,而是因為科學有用。研究很花錢,科學家本身往往沒什麼財富;是以決定研究是否順利的,通常不是科學家。假如錢投下去就像丟進水坑,那還有誰願意投資研究呢?統治者、商人、以至教會會資助研究,大多是因為政治、經濟和宗教的目的304。Harari 建議為了啟動資金,寫計畫書時就應該投其所好,讓金主有個美好的預期。可惜這也造成了科學往往服務於意識形態,能研究什麼、研究出來的東西會用在什麼地方,都不是研究者能掌控的306
雖然科學發展的方向可能不得不和實用性掛勾,不過我也想起 The Inevitable 即時利用資訊可促進文明發展之原理曾提過的,一旦研究出了成果,還是有機會激盪出原先沒料想過的火花,是可以不那麼功利主義的。何況研究途中就可能有意外發現,無心插柳柳成蔭。
2019/7/16

第15章 科學與帝國的聯姻

科學在西歐而非中國崛起,Harari 認為主因是西歐人擁有獨特的主流價值觀——他所謂共同相信的虛擬故事314。簡而言之就是中西文化不同:當時西歐人的常識、司法與社會政治制度等,已經調整到適合一飛沖天的狀態;相對的世界其他地方缺乏這種風氣。整整三百年間,歐洲國家養精蓄銳,慢慢坐大。19世紀其他國家要急起直追,為時已晚331,連改革成功的日本都吃了點小虧。中國直到清末才大夢初醒,縱想改革,卻還一心高高在上、自以為是,仍舊因循苟且、做做表面工夫,自不可能徹頭徹尾改變。這種故步自封的心態亦非中國獨有就是316

將探索的邊界從權威擴張到物理限制

在此 Harari 又提及上一章的承認無知314。我想,要說願意承認無知,倒不如說他們承認至理名言可能會出錯,解除了權威的枷鎖,徜徉在不受制限的世界中,能更自由自在的探索世界。由此看來假若非要某種類型的權威不可,也許更理想的形式是只遵循被驗證過、可復現且有物理證據背書的法則。打擊權威,獨尊道理。就算非要接受受人性影響的規則,最起碼也得是多數人溝通出的共識,而我們必須認知到這種共識隨時可能改變,動輒還得以物理校正(例如兩百年前人類不會考慮到環保,今天再不考慮就晚了。拿生物學上人人差異不大的證據,來導正社會階級;再拿人人希望平等的心願,來導正生物學上、經濟上弱勢團體的社會地位。),可不是什麼不移至理。所謂威權不該是某個個人或團體,更不應該是某個主義或教條。就算是老生常談的理論,也應該允許在發現不合理的情況下被修改以至推翻。講道理而非講身分,或許才是那個時候中西方最大的差別。講身分,那討論就只到「你爸爸是誰」為止。當身分地位成了決定事情對錯的重要條件時,為了維護身分不擇手段就成了必然。於是就有宮鬥劇、勾心鬥角政治割喉戰。講道理,那我們就得拿出真憑實據,看看誰的更真確;這或許引發了科學方法的形成,按照這些步驟獲得的知識最不容易被攻垮。假如大家都有共識,知道多、有道理的得勝,那自然就有些人埋頭努力探索真理,不每個都用身分壓制人了。就算是權威人士或者專家,在受到質疑時,也必須依可驗證的數據來反駁,不能倚靠自身的地位、「你聽我的就對了」、「你懷疑我嗎」,沒什麼「有眼不識泰山」。再者新東西確實有利可圖(好比蒸汽機、火車),政治上的權威也不能再隨意掠奪新點子、新產品獲利Why Nations Fail 第7章)(想像一下在明清中後期,做生意做到富可敵國的程度;假如沒有良好的政治人脈,權貴可能忍受你在他們眼前算元寶嗎?);我猜這些因素加乘之下,甚至促成了當時西歐社會,連一般人都對環境充滿好奇、願意探索世界的風潮。而物理的限制,範圍向來大過文化與禮教等、人的自我設限170。當人類已經探索到自然界的界限時,那才是怎麼努力都沒辦法突破;所掌握的能力當然大過於墨守成規的迂夫子。權威身分地位的崩解,造成努力多年、成了既得利益者依然無法高枕無憂,隨時得戰戰兢兢、擔心被顛覆,不見得讓生活更輕鬆愜意的問題,因此絕非容易推行的規範。是以中西方差距,某方面可說是制度的問題。人們總是會努力找尋制度的漏洞,遊走法律邊緣。除非制度有規範,要不人類就不知節制。但當自由的幅度太小,就阻礙人發揮創意。
這麼說來,今日歐美價值觀會偏往個人主義也不足為奇了。國族主義根本上也是種注重身分、而非重道理的價值觀。我們會因為屬於某個國家的公民、身為某個民族而自豪時,其實代表我們是因為自己的身分,而非個人的特質、所作所為才感到驕傲。像是民族血統這種事,甚至不是個人可控制、可改變的性質。假若人類是個具有統合性意識的存在ドラゴノーツEVA海からくるものキズナイーバー蒼穹のファフナー,或者個體意識能在不同軀體間轉移攻殻機動隊,我們當然會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但情況很顯然並非如此。當人人都認為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靈魂、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時,自然會將評價的單位縮小至個人而非隸屬團體。於是在注重道理、而非身分的價值觀下,一個人要意氣揚揚,自然就得歸結到自己做了什麼,而不是身為什麼團體的一分子。也因此個人的重要度就提高了,社會更加看重個人的價值與地位;認為社會必須保障個人的權益不受侵犯、導致損失。
另一方面,團結力量大,民族主義、宗教向來有其市場。加上與他人交流、拉小團體,本來就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人性本來就多少有民族主義、加入黨派宗教的傾向。在受到外部威脅的情況下,更容易激起人同仇敵愾之心The Righteous Mind 融洽社群與個人主義社會的優劣。很遺憾的,今日極端主義不但沒銷聲匿跡,反而頗有捲土重來之勢。而人越熱血沸騰,就越不講道理。這也意味著,注重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或許在一個平和的社會中,比較容易維繫。當壓力大、衝突多的情況下,就很容易瓦解了。所以有人說,貧富懸殊、極端主義會傷害民主。

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功勞,一般都歸於哥倫布。但哥倫布一直到離世,都沒明確表示他發現了新的大陸320。或許是因為他不敢挑戰權威?這種聲明畢竟需要很大的勇氣。那個時代的人相信在神的看護下,世上已無特殊的事情。且千年如一日,的確沒出過啥岔子。(當然從 The Story of Art §6–13 的描述看來,大家的日子其實過得滿精彩的。沒這麼不堪。)Harari 認為普通人對竟然發現新的大陸難以置信,不理解過去所有先知、包括聖經為何都沒提過有這麼一大片陸地320。直到1502至1504年 Amerigo Vespucci 發表文章,認為哥倫布發現的小島旁,應該是新的大陸;1507年 Martin Waldseemüller 的新版世界地圖中,才將這片土地獨立出來321。Harari 說早期世界地圖上,未探索過的區域不見得都會留白321。我觀察到有些製作者會適度調配,畫上山脈波浪街道、甚至生物等,讓圖看起來密密麻麻的。新大陸的發現震撼了歐洲人,讓他們深深體會到觀測現實比經典重要321;原來聖經也不是萬能的。同時征服美洲所必需的探索工作、發現新知的樂趣、一塊塊補全原先未知的空白拼圖,也融入了歐洲探險家的野心中322。十五十六世紀,歐洲的世界地圖開始出現大片空白。Harari 認為,這正是歐洲人開始願意承認無知的象徵320;也像是一份邀請函,讓歐洲人前仆後繼征服、占領、殖民322。空白的新大陸很誘人,這點我同意。不過比較了一些世界地圖後,我發現要說早期地圖全都填得滿滿的,之後就很多留白,似乎稍言過矣。

一般古代帝國就像我們的國名——國一樣,都有自我中心的傾向;將自己視為世界的核心,好似所有人都圍著自己轉330。頂多想辦法把周圍的財富攢聚到國內來,不會想到要四處探險323。就連鄭和下西洋,目的之一都是宣揚國威,不致抱持動輒傷害殖民地經濟體制Why Nations Fail 第9章)殖民主義324。(Why the West Rules 認為當時中國對歐洲的吸引力遠大於歐洲對中國的,因此發現新大陸的不是中國人。)所以 Harari 想問的是,為何歐洲人會有探險與征服的習性325
西班牙征服阿茲特克帝國一役,Hernán Cortés 一照面就以優勢武力擒住了皇帝 Motēcuhzōma Xōcoyōtzin328。之後雖被趕出首都,Cortés 採用和皇帝敵對勢力結盟的策略(這些人卻不知是引狼入室)329,最後成功占領 Mēxihcatlahtohcāyōtl。此方法被如法炮製用在 Tawantinsuyu329–330Guns, Germs, and Steel Episode Two : Conquest。假如這兩國互通有無,說不定就有更多時間防備西班牙入侵。可惜他們據地為王,卻以自身為重,不曉得對方的情況;於是很快地敗在西班牙的優勢武力下。
Harari 認為科學搭上了新帝國主義的順風車,兩者相輔相成,一步步壯大。沒有科學科技,就沒有好的武器工具、思想制度,殖民帝國就不會推進得那麼順利337, 339。沒有殖民,科學研究時就缺乏強制力與保護339,更欠缺資金來源340,將無以為繼或最起碼發展緩慢。許多學門一開始的目的都是為了輔助殖民帝國發展339。是以西歐之所以引爆科學革命,殖民主義與科學發展這兩者間有緊密的關係。這些因素是當時其他的國所不具備的。
歷史上許多大帝國擴張的時候,除了掠奪財富、掌握更大權利316,有的還會覺得是讓是將文明帶來給土著,極少參雜探索世界、獲得新知的想法。但這種「我統治你是你的福氣」、自大自滿的心態,新帝國主義不遑多讓336。大概能在武力上戰勝他人的國家,也常常自傲於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不自禁的要覺得自己在任何方面都勝過對方了。畢竟今天假如我有輸給你的地方,那怎麼可能打得贏你?所以一定是你太落後了!更糟糕的是,當人手上有優勢武力時,每次發生摩擦,我們都會情不自禁考慮動用。過去的歐美列強如此,今日美國亦復如是。技術更為高端、禮制較為繁複,也常常使人有這樣的錯覺。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就我個人看來,單單只是衣服要穿哪邊、髮型如何規範,並非文明高端的根據。但由於更為繁瑣複雜(號稱健全)的生活規範,卻讓人相對其他文化,產生了優越感、藉以鄙視其他的民族之生活方式。

帝國在殖民壓榨的同時,也為某些國家帶來了解放的觀念、先進科學、醫療、各種社會體制等知識的可能性;因此就算弊大於利、存在不可跨越的階級分隔226 以甘地為例,亦不好一竿子打翻一條船337。就算傷害占的比例大很多,卻可能有點機會,使得人民脫離長久以來君主專制的壓榨統治Why Nations Fail,體會另外一種生活,例如言論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觀。我想對於將西方價值觀散布全世界,新帝國主義有其助益。當然這些價值觀我們今天看起來非常美好,未來卻不必然如此也說不定,例如個人主義、重商主義
相對的,科學乍看之下公正無私,但對殖民者來說,主要用途確實是用於提高統治正當性上。像是增加對占領國的探索,使得這些殖民者懂得當地的民情風俗,有了更強的武器來統治被殖民國家335。對印歐語系的研究,甚至使某些人創造出雅利安人的神話338關於人類種族不平等的論文科學種族主義)。現代社會雖然不能再講歧視性言論以至仇恨言論政治不正確的種族膚色血統,有些人(如右翼民粹主義)卻換湯不換藥,改成以那些人的文化、傳統價值觀而歧視人;認為有些社會的文化就是比較低劣,例如伊斯蘭教女性地位低下、宗教狂熱嚴重,或者印度教的種姓制度貶低人權。並且認為活在這些社會中的人,「他們」也不見得願意採納「我們」的價值觀、融入「我們」339。Harari 稱此為 culturism338

在看過了這麼多有關西歐之所以會發展出現代科學的論述之後,我覺得正如 Harari 所言,這一章所提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340。科學革命之所以發生在西歐英國Why Nations Fail,或許也如我在本書第13章所提到,引申 Harari 觀點(講這麼清楚是為了不讓 Harari 背黑鍋),是一連串巧合加乘作用之下的結果。
至於全景,簡而言之可能像這樣:首先是歐洲的歷來封建制度,使國王有求於貴族領主,不能一人獨大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 當代民主的起源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認為野蠻人摧毀了古希臘、古羅馬的美好,欲復興千年前的文化The Story of Art §12),順帶也復興了古希臘時代的哲人思考方法:理性思辨,基於觀察自然。加上當時羈絆、封閉了歐洲千年的基督教思想,也露出了醜惡的破綻(贖罪券宗教改革),使理想家打破了權威,開始好奇的探索世界(啟蒙時代,並見本章前述)。同時間世上其他帝國抱持著自我中心的世界觀,不認為征服他國時,還有必要探索其民情風俗(見前述)。人民還醉生夢死,受到身分帶來的權威所箝制(見前述、Why Nations Fail 後記)。望遠鏡、顯微鏡之類觀測儀器的發明,使歐洲人能更精確的觀察自然現象地理大發現拓展了歐洲人的視野,而各地的貴重金屬(南美洲的銀礦)Why Nations Fail 第4章)、特產(香料等)Why Nations Fail 第9章)更使歐洲人有足夠的資金、餘裕可開展各方面學問。英國王權進一步弱化Why Nations Fail 第4章),不能隨意剝削人民財產,讓學者與發明家願意創新,發展出新的科學理論及科技商品Why Nations Fail,並支持人持續探索世界(見本章)。西歐研究者熱切的交流知識Why the West Rules 第九章),各種想法在激盪之下相互組合交融,引爆科學革命以至工業革命The Inevitable 即時利用資訊可促進文明發展之原理;於是創新成了深入許多歐洲研究者骨子裡的精神。而殖民帝國強大的武力、搜刮來的豐富財產,和科學相輔相成,造就正向循環(見前述)
2019/7/19

第16章 資本主義教條

本章一開始,Harari 闡述了當代資本主義金融體系運作的原理。有錢人將款項從銀行借出去投資,融資方再將資金投入生產、購買機械、建造廠房342。這過程又會使資金流動到另外一家廠商。有的廠商拿到錢,將錢拿到銀行存起來。然後這些錢又可以再借出去。依照目前美國銀行法,1元可以放款10元343。所有的交易基本上都是數字的流動,沒有金錢實物的交易過程;錢就在銀行內轉來轉去。以前財寶暗存起來,市場上僅少數資金流動、一灘死水。現在資本主義大家丟出錢,多轉幾轉算作經濟活動,GDP 自然大增。

支撐今日金融體系運作的是信用貸款。信用是以過往行為的評價,例如是不是準時還款357、有沒有給金主更多回饋355–356,用以保證商品財貨未來的價值345。過去世界經濟是零和賽局;眾人不預期交易總量會增大,缺乏信用,因此大多不敢放手借貸投資346。原因之一或許是沒有科學觀念,就算想研究怎麼增進效率、落實創意,也搞不出什麼名堂。沒正當賺錢的法子,賺大錢自然被視為罪惡,因為在此般環境下,你賺錢代表其他人虧了346。這點也是穿越小說幾乎都不會注意到的。

國富論問世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使人們相信未來錢會越來越多348–349。人要有利可圖才願投資於尚看不見、不存在的事物,這建立在未來資產將膨脹的前提上344, 349。大家都有厭惡損失的天性,借個錢還要規避風險風險溢價)加點利息。不會賺錢誰要投資?假如和過去情況倒過來,當你有錢時又把資金花出去用在投資,讓其他人也賺錢;人人都願意將利潤拿出去採購、投資,大家就會收到其他人的投注;商業行為熱烈,產生正向循環,造就乘數效應348–350。某方面說來,大陸近年來流行起雙十一光棍節之類的瘋狂剁手購物節,其實根本已經實行資本主義了。資本主義的根基在每個人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心理,商人願意將前頭在能賺錢的地方349,所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不是罪惡了,斤斤計較理所當然。這種拿出去用以賺取更高利潤的財貨、資源叫資本,相對的那種囤積在倉房、銀行中的才叫財富350。Harari 的闡釋使我不禁感到,自己看太少這種經典了。雖然新出的書走在最前沿,但不會贅述學問發展的初衷與當初的大環境。有些基本觀念、先賢為何需求發展這學門,或許得看老祖宗級別的才能通曉來龍去脈。
要交易活絡,除了需要讓大家對未來賺錢的遠景有信心348,經濟增長、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另一個副作用或許是第5章也提過的,百姓因此每日庸庸碌碌不得閒。或許資本主義跟農業一樣,也是個騙局373
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也改變了現代社會的價值觀352,使人越來越唯利是圖What Money Can't Buy2012 Michael Sandel 講座。無論是政府部門或公司企業,今天計畫執行者在提出企劃案時,往往也必須附上對成果未來的預期。假如賺不了錢、無法促進經濟增長,被否決的可能性就大增353。重點在這「虧錢就不該做」的觀念被認為不容置疑,人很少在乎社會道德責任,除非明顯觸犯到一些嚴重的底線。

現代社會資本主義之所以能一路順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學在背後撐腰。假若沒有源源不絕的科技產物、新玩意兒出現在貨架上,資本主義交易擴張、資產膨脹的前提就無法達成。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恣意印發鈔票,要是沒有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持續不斷創造新產品,全世界各國不買單,沒有人要投資購物、消化掉這些虛擬數字,就可能造成泡沫破裂,經濟前景岌岌可危353。西歐科學與資本主義,兩者的發展歷程,與新帝國主義同樣可說是相輔相成。
說來資本主義的借貸制度,也是由殖民主義所塑造的354。哥倫布想借錢出行那時,還很難找到人願意拿錢讓他們出航355。但是當眾人聽聞有許多人能一攫千金時,就勢不可擋了。只可惜就算有部分人的確賺了大錢,卻也有不少一無所獲、搞得灰頭土臉。於是探險家找上股份有限公司,其分散風險的效率更勝於政府體制(另外參見 Why Nations Fail 第4章、第6章)。漸漸地,西歐發展出能在短時間內籌措大量資金的金融體系,運作效率更勝於王國和帝國356。整體來說,這種要不是低買高賣,要不就是向外掠奪(基本上就是拿武器去搶錢啊!365–366)、不用自備機器廠房,也無須煩惱勞工人事費的買賣升級方法,縱然不算無本生意,利潤還是很高。只要能控制風險,投資者都有錢賺。於是就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做人是否有信用、能說到做到,例如借款是否能按期償還,大大決定了其他人是否願意借出資金。荷蘭與西班牙是很好的對照。西班牙王權強大Why Nations Fail 第4章),向本國與外國商人借錢,有時出爾反爾,不但不還錢,反而還要求借更多來打仗358;終極殺招就是直接以莫須有之罪,硬把貸款一筆勾銷,反正法院我家開的359。相對的,荷蘭商人堅持準時全額還款357。就算出了問題,法院也不會站在賴款人這邊,因此借出去的錢大多能放心收回,賺到利潤359。有點頭腦的,當然都寧可借錢給荷蘭商人,遠離西班牙王室。荷蘭經濟就這麼起飛,還為了遠徵東南亞,出現許多股份公司,大家合資來賺錢、和西班牙打荷蘭獨立戰爭360
17世紀末,由於荷蘭人太自滿,戰爭又太貴, 法國和英國成了強力對手362。但在密西西比泡沫事件中,本國與外國人都對法國政府失了信心。法國金融體系一直沒走出這場打擊,路易十五越來越難推行各種計劃363,到路易十六時發現預算有一半都得拿來支付利息364,不得已召開三級會議,揭開法國大革命的序幕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 當代民主的起源Why Nations Fail 西歐如何變得廣納。相較之下,英國在北美洲與印度的股份公司搞得風起水涌,尤其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 EIC,直接掌控了一個世紀印度大陸364
今天國家信用評比,經濟體制健全度的重要性,往往高於天然資源的蘊藏量,原因就在此。假如國家制度、司法腐敗,無法確保契約履行,就算有石油、貴金屬也沒用。相對的,民主自由體制、權貴無法影響司法的國家,較容易贏得信任與投資367

不幸的是有信用跟作人仁慈、具公道是兩回事。殖民時代荷蘭、英國商人在殖民地的權勢、軍隊兵力遠勝於本國政府360–361,他們講信用只對出錢的人。至於對殖民地居民與國家,有的燒殺擄掠、滅國滅族,有的奴役到死Why Nations Fail 第9章)。商人的手深入了政治界,讓國家來維護自己的利益365。這是資本主義醜陋的一面。
中國病於鴉片對人民的荼毒,下了禁令。許多英國議員和部長持有鴉片煙商的股票,因此以自由貿易為名,打贏鴉片戰爭,造成19世紀末中國鴉片成癮者眾365。實際人數比例較本書所載更嚴重,參見被混淆的臺灣史2抽鴉片
19世紀法國與英國借錢給埃及統治者修築蘇伊士運河,還有些失敗的計畫。埃及債務膨脹,歐洲債權人插手埃及國內事務。1881年埃及民族主義大起,單方面宣布廢除外債。維多利亞女王派兵打了英埃戰爭,自此埃及就成了英國的殖民地到二次大戰366
希臘獨立戰爭時,倫敦證券商向反抗軍提議,在交易所發行股票為希臘集資。許多人同情希臘,購入證券。眼見起義要失敗時,因為債券持有人的利益就是英國的利益,英國組織起國際艦隊,一舉擊敗鄂圖曼帝國366。但之後數十年間,希臘都被這筆債務壓得喘不過氣367。此戰後英國商人有信心當外國欠債時,女王陛下會出兵為他們討債,投資高風險海外交易的意願就更高了367

資本主義的問題

Harari 提到自由放任主義新自由主義希望政府別干預市場Justice §03-1)。但為了維持社會基本的秩序、當前金融體系的信貸基礎(信用),光靠市場本身無法避免詐欺竊盜與暴力犯罪368。因此適度的管制是必要的(另見 Phishing for PhoolsThe Price of Inequality
資本主義要運行得順暢,就得去除阻礙競爭的因素,如防止獨占trust 之類的缺陷369;也得避免 rent-seeking,那些將錢私藏囤積、扣起來不花出去,形成私有財產的手法。但這些是當前制度下難以檢核的:有錢人會以隱私、企業機密或有的沒的為由,拒絕公布企業運作情形、資產狀況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而他們的遊說力總是很強。
我想資本主義的問題之一,在人人只需顧好自己,不用顧別人。可嘆依人類自私自利的天性,很容易侵犯到他人的權益,更遑論遵守道德。就算擺明著規矩,也想鑽漏洞。就算人人追求利潤,利潤的分配既不按照努力程度,也不平均371。大概資本主義打骨子裡,就沒好好想過「該如何公正分配」這件事,現有的補救措施多是後人加上去的。同樣都是研發、勞動,不同項目的估值依照供需法則,卻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再加上市場難以達到 Pareto efficiency(只要人與人間有差異的一天,或許邏輯上就不可能完全達到,頂多只能接近。),使有些項目的估值錯誤,有些人才找不到發揮之處。於是懷才不遇、沒能全力發揮所長的人,與運氣好、抓到項目估值高過本質的人,過的生活判若雲泥。就算在理想狀況下,身心障礙人士對社會的付出也很難高過一般人,更有可能成為弱勢族群。而在一個講求個人價值與權益的社會中,這是我們想要打破的不平等現象之一。
此外想要經濟一直成長,就得要眾人一直買、一直消費才能活絡經濟。當人們不敢花錢,或者沒有人想買自己家的產品、造成沒錢花,例如金融危機時大家都對市場失去信心、像這次中美貿易戰供應鏈的下游被封鎖、或者科技緩步且推不出民眾感興趣的新東西賣、產品太過牢固而很久才改朝換代時,經濟就會停滯,普通人就不再有機會買高端貨。是以消費主義為自由交易下,資本主義的必然後果。Karl Marx 似乎很早就料想到了這個結果。比起過去用個十幾年的大同電鍋,當前產品的生命週期往往更加短暫,採用計畫性報廢。假如顧客像百年燈泡一樣,用一次就不買了,商人怎麼賺錢呢?顯然這個產業可能就無法蓬勃發展,甚至很快就倒閉。何況即使對消費者來說,能夠快速改朝換代、享用更新更好的產品(這就需要供應商賺足夠的錢、有能力研發。),也是許多人高興都來不及的。

好社會體制的綱領

Why Nations Fail 一直強調要從壓榨式制度過度到廣納式制度。但我當時也提過,或許比起有沒有實施廣納式制度,更根本的要素是所有人民、以及有權有勢者願不願意遵守遊戲規則,而不是拿身分壓人Why Nations Fail 君主專制如何和平轉移成民主法治。當所有人都願意遵照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規範、而非依所處的的地位來評論對錯時,才有可能實施廣納式制度,士農工商能安居樂業,研究者、發明家也才有基本的保障來發揮創造力。不因人設事還包括盡可能別事後才改規則,而是事前設想周到、設計完善,事情發生嚴格執行。讓民眾體會到其他人來做也一樣,就算自己來做不會比較好。
照理來說,絕不該有權勢者待遇更好的不公正情形。公權力能力不足時,或可提高公眾希望先解決事情的優先度;高社會地位、高知名度,所謂重大或社會矚目事件,只該令當事人增加獲得公平待遇的機會,加速處理事件。假如公權力執行能力足夠,那權勢者更是連「先一步處置」的特殊待遇都不該有。換句話說,無論多有權勢地位,頂多快一點獲得公平待遇;但有人能早點(插隊)處理,這其實是公權力的過失、或體制缺陷,代表政府有待改進。
我想好的社會體制,起碼應該全國遵循幾個綱領(之前在 Why Nations Fail 經濟寡頭的進化提過)
全力維護不因人而異的規範
應允許討論、改進規範409,但必須遵守像是維護基本人權之類的準則。令行禁止以改善弊端、促使所有人願意遵守,然嚴刑重罰不如彌補矯正Why We Act 小結。接著只要我們創出維護民眾生活、基本權利、創造力等等的規範,自然而然就會有廣納式制度、民主政治、資本主義的出現。「所有人都應該遵守」這點有些類似 Kant 的定言令式Justice 定言令式,可是不完全相同,要我說會更偏向共識論Justice 共識裁決說。實際上基本人權也是可以討論的,只不過這可能需要其他團體也同意。像生命權總是比隱私權更容易成為共通的價值。
我們必須持續不斷檢核所有規範的永續性、是否存有內在的缺陷等人生的意義思想體系的理想條件。當規範不符標準、不可行時,就必須退縮限制大眾的自由,到一個較為保守可行的模式。例如百年前不會有人擔心全球暖化資源枯竭環境退化問題,但如今困境漸漸浮現,我們就必須在無可挽回前急踩煞車。反正社會制度遲早要變的,地球不可能任由人類一直這麼恣意揮霍下去。那麼我們就必須早一步規劃,在事情不可挽回前懸崖勒馬。需注意的是,這方法不完美,也不一定來得及。好比說當前地球的氣候變化,說不定就不是人類能夠復原的Guns, Germs, and Steel 人類的近未來。不過人的世界本來就沒有完美、絕不出錯的決策方法,何況就算政治家們齊聲高呼必須吃素、過回儉樸生活,業已習慣方便日子的人,不可能每個都心甘情願聽從。更無人敢理直氣壯的說出「為了人類的未來,所以要犧牲掉你!」這樣的話,而毫無愧疚。我們只能盡可能選擇既不限制人類自由、文明發展(這需要世界和平的環境),又不致殘害現在與未來所有生物的路。
追求透明化
資訊與作業流程透明化,可用來檢核是否有不公義和濫權的情事。這是令規範不因人而異Why Nations Fail 君主專制如何和平轉移成民主法治的基礎。除了政府本身透明度之外,也應該追求像是企業經營的透明化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天方夜譚式的資本主義。基於其盈利目的,企業總是說一套做一套、想發設法鑽漏洞,例如以避稅港逃漏稅不說。光在公司內,許多慣老闆或主管,一方面希望政府遵守法規保護自己,公司念在自己功勞、苦勞與公司內規而站在自己這方,一方面又拿身為上司的身分壓迫員工369;而員工因為工作權、不希望改變工作環境等種種因素,使此類弊病很不易被揭發取締。
架構好的方法以檢索、整合並利用資訊
光是透明化,產生的資訊還太過龐雜繁瑣,因此可利用像是以大數據訓練人工智慧學習的方法,來主動且自動的篩選、整理與比較The Inevitable 7. FILTERING 篩選統整,及時處理、查證,挑出實際不合規則或不合理的狀況。包括但不限於過高或過低的收入。
重要的是,我們還必須促使眾人持續參與討論、理性溝通、尋求解決之道而非伸張權利、達成共識、制定規範、改進體制The Price of Inequality 社會體制改革。理想情況下,社會大眾不需要記者與告發者來揭露黑幕。正反方意見交融(避免溝通太少),討論時應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並且所有人都該依據按影響力比例、全面性的真相,而非片面事實Truth: How the Many Sides to Every Story Shape Our Reality 小結,媒體也該如此呈現Prius or Pickup? 6 「你不必再害怕了」
這些綱領都得要是全民眾的共識,即令政府換人做,也必須遵守。因此社會整體文化(社會風氣)、每個人的配合也很重要,不單是制度或者領導人本身的事。

Harari 說宗教因為仇恨殺了很多人,但資本主義也因從孔方兄看世界造成的冷漠、貪婪,使很多人窮困潦倒、客死異鄉。很多時候我們可能並沒抱持惡意,僅僅就是漠視事情發生罷了。例如那些購買殖民公司股票的人,他們可能只是想要賺點外快,卻造成了被殖民者的苦痛371–372

2019/7/21

第17章 工業的巨輪

資本主義需要不斷的擴增交易規模。為何經濟一定要成長?這是我在 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那時就抱持過的疑惑341。Harari 問道這樣子的制度具不具有永續性、有沒有可能無限持續下去374?會不會哪天地球資源就耗竭了?

在蒸汽機問世前,除了火藥外,人類基本上不曉得有什麼方法可以進行能量轉換376–379。除了核能、地熱、潮汐能等少數特例外,人類使用的能源都根基於太陽能376。而我們對核能與地熱的能量轉換,也是最近一兩百年才學到的技能382。工業革命前,人類甚至只能讓自己與牲畜多吃點,轉換成人力獸力來運用。所以有些古代建築才會如此令人驚嘆:儘管有辦法勞師動眾,也要費上難以想像的巨量人數與動物才能完成。
工業革命是人類第一次能控制能量轉換380。之後研究者又增加可利用之能源、增強利用能力並提高能量轉換效率,找出了石油,以及將化學能、核能轉換為可利用之電能的方法。就太陽能來說,現在我們還不用擔心匱乏的問題380

雖然只要我們有辦法銜接上太陽能的時代,在現有能源耗竭前利用上普照地球的陽光,就不用擔心能源不夠用。但在那之前,資本主義配合上工業革命帶來的能力,早已改變人類的價值觀。
消費曾經跟鋪張浪費一樣,是個負面詞彙390。諷刺的是,我們一邊講求環保,今日的資本主義社會,卻需要仰賴消費而存在。會導致通貨緊縮、經濟衰退節約,反而成了種罪惡。工業革命後,農業也漸漸自動化,務農的人口從九成降低到今日美國不到 2%,不止自給自足還能出口388,釋出了巨量閒人。這麼多人從事各種不同的研究與工作Guns, Germs, and Steel 第四章 農民的力量,於各行各業開枝散葉、造出新技術與新產品。加上能夠大量生產的機器,使產品供過於求。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必須有一大堆人來消費這些產品,否則商人沒錢賺,就會民生凋敝。為了創造消費者,今日世界才會充斥太多的廣告,並讓消費主義深入眾人的生活。這就是問題了:一般人大買特買,不曉得要將錢用在能增加利潤的地方;也不知道許多商品,如豪車、整衣櫃的流行服飾與名牌包並非資產,而是負債Rich Dad Poor Dad。相對的,有錢人才知道要把資金投在能以錢養錢的地方391。這造成了系統性拉大貧富差距的傾向,問題至今尚未解決。

此外,現代化農業是物化農作物,畜牧業是物化牲畜383–385,都是將他們當作我們生產線上的原料、中間產物。只求收成時符合碩大鮮美的條件,因此強制餵食過量食物,其本身的身心需求則大多不在我們考量內,除非會影響生產388。對某些把民眾當產品的公司來說(如網民對大科技公司而言),或許人也不過是一種商品。只考慮對象能帶來什麼利益,卻不去設身處地思考對象的境遇;這種物化商品化的心態,或許和第16章所提到的,現代社會冷漠的現象有所關聯。

不可諱言,消費促使科技發展;源源不絕的收入與利潤,讓企業能投入更多錢在研發、有更多競爭力。我們還創造工藝,能完成許多過去做不到、甚至不能想像的事。但今日的資本主義遠非完美,只是我們頭已經洗下去了373。誠然新概念、新制度不總是比較好,正如農業革命可能讓人更加勞累。然則我們既然意識到了,就希望可以改善。能不能成功,那是另一回事了。縱使想避免資本主義荼毒,靠著其他經濟體的消費來刺激自家公司的成長,也得預防有像 Trump、安倍晋三這般打貿易戰、拿經濟流動性作為政治祭旗的傢伙。更明確地說,幾乎每一個政體都會為了政治目的而操控經濟流動性,進而阻礙資本主義的理想。不這麼做的話,恐怕國內就要暴動了。何況就全球範圍來說,是你狂買還是他狂買,都得消耗資源,其實沒太大差別。
2019/7/22

第18章 一場永遠的革命

工業革命後,人類擁有越來越強大的能力、更好的科技與工藝,可更有效率的轉換能量,同時我們對自然環境的依賴越來越少395。既然不再那麼需要周遭環境的支援,無須注意大自然的狀況,依照人類軟塗深掘的天性,自然當然就開始恣意利用大自然,造成地球生態系受到破壞的公地悲劇(可參考 Half-EarthThe Future of Life。最後人類也可能自食惡果396。所謂自然的反撲,不如說是我們打在牆上的反作用力。

臺灣民眾的時刻觀念從日治時期開始規範被混淆的臺灣史 7臺灣人的時間觀。全世界開始出現統一的時刻,則是從英國火車業開始396–397
中世紀歐洲人不但不把現在幾點放在心上,甚至連今年哪一年的概念都沒有395,大家更在乎和農業有關的天候徵象。穿越過去問今年是哪一年,人們還會覺得你是怪人395。過去工作往往是少數人獨立完成,也不在乎有沒有遲到395裝配線興起後,工人必須準時進工廠,否則會耽誤商品生產396。中世紀的城鎮有自己統一的時間,由高塔(鐘樓)上的大時鐘播放398。城鎮之間可能有半小時時差396。當鐵路鋪設到每個城鎮,這時差造成了各城鎮時刻表不準確的困擾396。於是1847年英國鐵路清算所決議以格林威治天文臺的時間為準397(見鐵路時間)。此規範後來推廣到了全英國,以至今日全世界標準時間都以英國為準397。廣播電臺最早的功用就是報時,後來也加上了新聞播報397

工業革命最大的影響,就是將過去地方家族、緊密社群的職權轉移到國家和市場399。每個人都希望歸屬於某個社群、聊感心安。現今我們有有國家種族、宗教等,將眾人凝聚成「自己人」的社群機制存在406The Righteous Mind。相較於這些成員沒有緊密交流的社群,歷史上人們更在意的是周遭的人406, 407。傳統社會,一般人在自己或鄰居的家族企業工作,緊密社群團體中所有人相互熟識、共榮共存399。遇到困難需人臂助,家族就會想辦法399。請人幫忙,講的是交情,不會要人付錢。只是幫過自己的人、家族有事就得兩肋插刀,還個人情400。無論解決內部問題,或者共禦外侮,大家都重團結,生活交融在一起。
國家只管徵稅,必要時修橋造路400。那時代沒有多餘食糧以養活務農以外的大量人口,國家通常沒有很好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制度,地方大小事多下放給社群耆老自行處理400。政權將權力下放,直接交由地方處置400,可謂地方分權。統治者想插手就得拉「鄉紳」長輩作為代言(如明清、英屬香港的元朗區、明朝里甲制),否則成效不大,強龍不壓地頭蛇。有時國家就像收保護費的黑道一樣,只是不讓人民受其他流氓騷擾401
但這樣的生活不總是和樂融融。家族對成員的壓榨不下當今社會401。脫離家族又往往無異自殺,只能盡快依附於另一個家族。好一點的成為人家幫傭,不幸的就從軍、淪落風塵作社會低等人401。縱觀過去,如今日的和平的時代較亂世少見411,卻也更彌足珍貴。所謂文明社會,個人間不用拳頭刀槍解決問題。當前死於意外、自殺比起謀殺的多太多了,更不用說安享天年或病死411–412。相較之下,原始部落更常受到家族間的暴力412,可能有4分之1到一半的男性,會死於財產、女人或名聲的暴力衝突413

近代國家體制,包括法條規範、社會保障等健全後,人們有不同的選擇,加上公權力強制推動、大眾媒體強力宣導,國家漸漸接手過去家族的機能405, 412。君不見當代大眾媒體無不極力吹捧團結、消費等等行為,強化這些社群的存在基礎406,穩定既有秩序。雖然國家與市場取代了許多過去家族提供的功能,仍有不足,如缺乏親戚間的人際交流403。這造成了人與人的疏離感,卻也讓國家容易管控個人404,使國家的控制力深入細部。這大概才是 Why Nations Fail 裡面提到的中央集權化?不過 Why Nations Fail 未論及在工業革命之前,就算君主想把國家搞得翻天覆地,一般說來在那九成百姓都是農民的情況下388,也沒那麼大能量400。所以君主能做、最起碼是中世紀歐洲國王有能力做的,或許是徵徵稅、要人民服徭役。中國皇帝可能控制力大些,依本書無多餘食物的說法,恐怕也沒強到哪裡去。
資本主義興起後,民族主義、「消費大眾」替代了家族或地方性社群406。明星同好會、職棒球迷也是基於消費的團體408。此外我們還有許多類似的社群:各式各樣黨派、社團,以至工會、企業文化等。和家族比起來,這種社群成員並非人人相互熟識,而屬眾人共同架構起之虛擬存在406。成員相信內部所有人性質雷同,並且有共同的目標、能相互幫忙。社群這種事情和許多人文科學、意見論述一樣,沒有數學或物理定律般的真假對錯。其成立條件是可變的,當所有人都相信這件事情、認定自己是「消費者」的時候,消費者的社群就存在406。相對的當大家不能相信、不願歸屬時,組織就無法成立,即便存在也會分崩離析。
和古老的宗教一樣,現代社群存在許多手段極力吹捧自身的正當性、提高成員忠誠度。舉例來說,許多民族都將自身存在追溯到數千年前,不顧在工業革命前,歐洲鄉下農夫還不在乎自己是哪個種族的407。自古一脈相傳延續至今的純種民族也很少,如中東許多種族就是殖民時期才有了分別(這個例子可能還需要考證斟酌?),更難說種族風俗與民族精神都從無變化407–408

二次大戰後殖民帝國的崩解,相較於古代帝國混亂的滅亡更平穩414。當代國家間看不到大規模戰爭的跡象416–417。一般人在媒體上所注目的,往往是放到古代只是小打小鬧的區域戰爭411。從全地球範疇來說,戰爭的頻率也大不如前。
Harari 說今日世界更和平的原因,可能是原子彈等破壞力強大的武器發明後,打仗已不划算417。就算打了,也容易受到國際秩序約束處分。何況當前世界比起古代規範更多,國家間的風氣更傾向以經濟制裁、打官司解決爭端,領導人大多沒過去那麼好戰419。相對於戰爭,資本主義、科技創新在和平時帶來的繁榮卻是門好生意418。且國家越繁榮,戰爭損失越大,越沒人想開打419Golden Arches theory。全球金融體制連動,世界經濟局勢牽一髮而動全身,社會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脆弱,禁不起重大打擊,甚至連風吹草動都草木皆兵。今天國際合作緊密,連貿易戰對普通人都可能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國家間也會盡力協調,不起紛擾。於是國家雖然存在,但國際緊密聯結、一同維繫秩序;此情況好比是個全球性的帝國420。這呼應了 Harari 在第9章所提過,全球漸漸結合的歷史大趨勢。
2019/7/25
雖然緊密結合的經濟體間,打仗形同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七傷拳,損人不利己,因此多期望能採外交途徑解決糾紛。然而最近卻有個趨勢,各國紛紛糾團,斷絕與其他陣營的貿易。就算代價高昂,也要把產業鏈遷回本國時事#1 中美貿易戰。如此一來經濟脫鉤,戰爭的成本就降低了,我擔心這有利於戰爭紛亂的興起。
2020/7/22

第19章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很多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使人幸福。但歷史上眾多人為的體制變化,是否真達此目的,則很少有人認真探究過422。就說農業革命,雖讓人類有機會發展文明,然而個人勞動恐怕增加了,生活更加艱苦423第5章 史上最大騙局
我們評價歷史時,常常基於自身所在時代的價值觀424。但沒能設身處地、並以當時的角度了解他們的處境430,容易使我們的判斷產生偏差。很多人認為現在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和平榮景,人們大多快樂幸福。卻也不能保證這種觀點沒有偏誤。何況當今我們對地球環境過度干涉,或許已植下惡因,終有一天我們的子孫必須面對425(第16–18章)
人是否幸福,不單靠「擁有哪些東西」的物質生活可決定425–426。依據當前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人往往會調適心情,一次性的好事壞事大多只能影響一陣子427。影響更大的是人際關係的支持。有良好家族、社群互動的人通常更快樂428。另外,客觀條件符合、甚至超過主觀預期時,人就會快樂429。因此期望太高、心理落差越嚴重,越失望就越難過悲傷的本質。由此可知,現代人可不見得比古代人更快活429。中世紀農民幾個月不洗澡430,也沒手機可玩;今天一般人可忍不住,但他們認為這就是生活,一點也不以為意。沒有比較沒有失落What Technology Wants <財富與幸福感,所以佛教才要人去分別心。現在這時代,小民能比較的對象、令人羨慕的名人,讓人暮想朝思的商品變多430–431,要求也一籮筐。舉凡薪水、福利、該受的待遇、生活用品,哪樣標準不比古代高。就算科學家發展出長生不老的方法,不用說窮人悲愴莫名,連權貴富人都不高興了;竟更擔心自己一不小心出意外431,因為這樣損失大多了:本來橫豎會死。現在本不用死卻死了!

生物學則認為人本身就有一個平均快樂水平432。我們所謂快樂痛苦,都不過是腦電波的作用罷了。假如這樣的話,快樂藥丸、soma 會是社會的一大躍進437THE MATRIX 可能是我們人類最終極的幸福指標。當然一般人都不會接受這種只考量感官愉悅的說法,還要追求自我實現,實現人生目標與理想438,這也是人類欲望的一部分。但假如所謂活著的理由只是幻想,不真實存在呢?我不禁回想起自己曾提過,所謂白痴、無知者最快樂的說法。雖然無憂無慮的人最幸福快樂,惟有些人寧願探究殘酷的真理,而後痛並充實的活著。

Harari 說人生意義是人類主觀意識的顯現,一種錯覺和幻想、一廂情願的自我欺騙。我們的理想,現代的各種價值觀,人文主義、民族主義、資本主義,本質上沒有高下差別439
就算上帝是種錯覺好了The God Delusion。人生何嘗不是呢?我想,兩者同樣都要服膺自洽,又和環境不衝突的規準人生的意義。其差別或許是,神佛在統計學上很可能不存在,因此觸犯了和環境衝突的方針。就算我們要相信一件事情,在能夠證明其極可能錯誤時,保險方法是別相信。至於人生的意義是一種個人強加的價值,言人人殊,只要自己說得過去,每個人自身的意義又能圓融協調不起衝突,就可以說是對的了。因此對於當下各種意識形態,我們要論其對錯,恐怕也只能從前面提到的兩點下手。
今天有些價值觀是國際認同的,已形成國際共識。無論是哪種意識形態,都應該要符合。假如有人違反這些價值觀,大家會群起攻之、寧可兵戎相見討回公道,形成嚴重衝突。例如主體間的平等:人與人之間沒有高下之分,國與國也應該相互尊重。人文主義正是此種共識的體現。因之只讓自己人、只給信眾幸福的想法太過自私,最起碼在當今社會不被採用。相互尊重的原則倒是能普世通行,畢竟自家只管自家一畝三分地,井水不犯河水好歹能平穩共處。
這些原則全源於滿足人類欲望的根本期待,結合起來卻不見得都圓融自洽。「全世界人人平等」與「國家相互尊重」,兩者就可能起衝突。民族主義為了符合投桃報李、禮尚往來(我對你好你就應該回報)的基本公義心理The God Delusion 第6章 道德的根源:為何我們行善?,團結對外、圖利自己人,已然違逆了人類平等原則,貶抑非我族類的地位。每種主義都有個預設條件,須讓信眾幸福,要不沒有人想相信。然則光照顧自己人,於全人類一家的當代國際思潮下,這種想法已經落伍了。遺憾的是,在國家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其他國家就算不同意,也無權逕行干涉。造成有人想要解救水深火熱下同胞的悲情心理。
另一個共識為我們應把眼界應盡量拉長,要替下一代著想、未雨綢繆,不渴飲鴆止渴。環保是進一步的推廣,全球暖化極端天氣是佐證。本書中提到資本主義的一些弊病,其中之一就是這種發展不可停頓,由是不具永續性:我們不可能永遠成長下去,地球環境有限,這將耗盡所有資源。屆時我們的後代、搞不好我們老後就活不下去了。

無論追求生理感官的愉悅,以及拿意識形態自我麻痺,都只靠人的主觀感受判定。Harari 提醒我們,這種標準是自由主義當道的結果440。許多宗教不信任個人主觀感受,認為快樂有客觀的標準(道德絕對主義)。假如我們真的充分認識了自己,就不會有心理學,與那麼多認知偏誤的研究。
之前文章提過,我比較偏向道德相對主義The God Delusion 第6章 道德的根源:為何我們行善?A World Without Time。許多用來證明道德絕對主義的例子,往往是違反了前面提到的原則;因為當事人無法自圓其說、理念存在內部矛盾,要不就是會和所處環境衝突。可惜就算結合這些要素,亦不保證永世正確無瑕、客觀的道德存在。所以這些教條,比如十誡,不如說是在人欲推動下,符合原則的理論架構。因為人不想要自己受到傷害,又希望受到平等對待Justice 同理心的演化基礎,為了自圓其說,因此規範不可殺人、傷害人、欺騙等等。事實上個人勢力弱小、依附於社會生存的我們,為了不屈服於暴力的淫威,沒有不談平等的選項;人人有相同權利,已經是弱者能爭取到的最好條件了。是以我們不得不把自己的欲望推己及人。因為希望自己擁有的東西其他人不可染指,為自圓其說,故產生財產權概念,要人不可偷竊。因為希望朋友不可背叛自己,故推崇忠誠。又因將女性視為財產,以及後來推崇忠誠,故認為女性當貞潔,不可有婚前性行為。自由主義則認為自己的身體由自己的意願做主,再加上人有偏好性行為的傾向,常常和貞節觀念產生衝突(破戒);認為貞節概念違背了自己意願做主的原則,反對禁止婚前性行為與墮胎。就連今天我們會自己不相信自己441,也是因為有時我們的所作所為,連我們自己都說不過去。照道理來說(重點在論述要符合邏輯),這就代表我們自己不可信。這些道理,和有沒有客觀道德存在,並無關係。只是有的規範經年累月,從爸爸的爸爸、祖父的祖父實行至今從未改變,讓人不由自主覺得就是真理。

Harari 提出了佛教的說法,認為真正的快樂是脫離這些主觀感受()。人不斷想追求這些生理與心理的快樂(苦集諦),被主觀感受牽著走,一生到死無絕期。但這些感受都是虛幻的存在(無常),稍縱即逝442。今天我們吃大餐高興一下,快樂沒幾個鐘頭。被裁員,怨歎個幾天又得打起精神找工作。那些本來就會高興的人,不會因失去親友而沉淪。怨天尤人、杞人憂天的,就算中了大樂透頭獎、完成自己夢寐以求的研究或企劃、得了冠軍為人認同,高興沒幾天,又會因大小事心煩意亂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 47 享樂跑步機 Hedonic Treadmill。因此重點是在了解人常受到主觀感受所困444、進而自主擺脫(滅諦),懂得避免使情緒容易波動的行為(道諦、斷業報);即使情緒襲來,也知道如何維持冷靜、不被渦漩捲溺。至高的澄明達觀,是不受身心感受生滅左右,而非追求內心的快樂442–443、擺脫痛苦(參見前面意識形態的宗教
雖然我在說佛中也提過類似的想法,但從分割並擺脫主觀感受的方向來討論,對我來說還滿新奇的。之前提到的,主要是放下執念人類手冊。這份我執,其實就是那追求主觀感受的欲求。
2019/7/27

第20章 智人末日

農業革命、育種446或許是地球首次出現某物種依照意向,永久性改變其他物種後代的生理型態。而今日,人類進一步觸及生物組建的編碼,以遺傳工程從更根本處改造生物447,創造出自然界天擇不可能出現的性質450
對遺傳工程的疑慮與考量,在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What Technology Wants 第十二章 尋求同樂探討過。有的 GMO 駭人耳目,讓大眾感覺就像看到畸形一樣噁心,觸動了人的潔淨本能The Righteous Mind 神聖倫理觀);或者讓人擔心自己哪天會不會也遇到恐怖的基改生物、甚至肢體詭怪或性情大變的基改人。加上人類平等的價值觀,現在已經漸漸延伸到動物身上,產生了動物保護團體;許多人不想在常見生物上實施基因改造450。因此當前我們大多將基改應用於看不見的微生物,或不會劇烈改變動物外觀的情況451。除去人這種眼不見為淨的矛盾情感,我想許多人所謂不要改變生物的天然本性,意思往往是要人類別恣意干涉自然進程。畢竟眼見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使人擔心我們會不會像不知節制的孩子般,拆解錄音機卻裝不回去;雖無惡意,卻把把全人類唯一的家——地球玩壞了。
無論如何,改造人類是時勢所趨。若最後出現與人類生殖隔離的新種人屬454,我也不意外。我們應該考量的是該怎麼解決ガンダムシリーズ中新人類ニュータイプ與舊人類所顯露出的種種弊病。這點我在修真四万年中曾略為討論過。

除了創造全新的生物,生化人也是研究者努力的方向之一。像是幫助殘疾人士的義肢、助聽器、拯救人命的心律調節器454–455,可說已是生化人的入門階。今天人們嵌入機械,大多是為了彌補當事者欠缺的身體機能,以達普通人的程度454。或許不用多久,就有人為了獲得超越平凡的能力,例如增加力量、鷹眼般高效的視覺,甚至延年益壽,自願成為生化人PSYCHO-PASS 身體改造進程What Technology Wants 第十四章 沒有結局的遊戲Life Ascending 第十章 死亡--不朽的代價
有朝一日腦機介面發展成熟,人們可以讀取他人的想法以至記憶,造出「腦際網路」457這般深度連通的意識體(網路本身說不定也會突現意識?)。最近的討論可見 The Future of the Mind 大腦運作機制。雖然直接交流記憶,可以飛躍式的增加經驗傳承之效率,卻也會造成嚴重的隱私及倫理問題458

我們幻想遺傳工程、機械可以增強人類的能力,但(千百年後)地球的未來可不見得在人種手上462–463;想像一下,正值我們還在努力成為生化人、搞科研創造新種生命時,數位物種464就已淘汰人類,成為地球新一代主人了BEATLESSThe InevitableThe Future of the MindPhysics of the Future第二章Life Ascending 第十章 死亡--不朽的代價。若有辦法將意識上傳,轉型成無機質生命,說不準許多人還很高興能成為半永久的機器。人工智能的代際演進,無論速率、幅度、效率,很可能都高過人類。當他們有能力脫離人類之手,完全靠自己改造進化歷程,就沒人力智慧什麼事了;以人類智力恐怕只能瞠目結舌。
屆時新一代地球的主人翁無論在身心方面都遠勝過人類。不說身體能力,連心境都不像我們暴躁易怒、天生受制於主觀感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擁有彷彿無所不知、深不可測的記憶力,隨時能冷靜且全盤、長遠的看待事態變化,也不必然把傳統的人類視做同等的存在。這可和一般人所期待,「人類是萬物之靈,未來還是由人類統治地球」的潛意識預想相去甚遠462–463。在我們演變成那般社會之前,勢必有些達官貴人(富人、權貴等)會先獲得超人的能力,在客觀條件上勝過普通人。過去富人總以他們更努力、更聰明來宣稱他們本來就該擁有更多錢(另參見 Justice §08-2 WHAT DO WE DESERVE? 我們到底該拿多少;現在可好了,他們生理上比一般人健康強壯,心理上更聰明、或許更冷靜,怎麼說都應該更有錢、享受更好的待遇461。這種不平等引發的社會倫理問題,是我們即將面對的大考驗461–462。另外我們常聽說的,則是人工智能如何融入人類生活。不提工作上取代人類職位,人工智能也能幫助我們研議策略,例如輔助公眾與政府作公共政策BEATLESS 機器人參與公眾決策。新一代的智能生物,其價值觀與所面臨的問題,和當前的人類或許大異其趣,不是我們輕易可推論的。Harari 認為,我們應該認真想想,到底我們應該想要什麼樣的未來,而非我們想怎麼樣466。我們所定下的倫理觀,也會影響最起碼第一代的人工智能The Future of the Mind 人工智能
2019/7/28

後記 變成神的這種動物

綜觀本書所述,作者認為人類的能力越來越強,只剩物理法則的限制第15章;貪得無厭卻又不負責任第16章,甚至連想要什麼都不確定第20章,甚為危殆468。我們實在該好好思考,自己該往哪裡去。
我想確實有些人已經看到這些警訊。可嘆每一代人仍為了切身的生活舒適(這已然是我們當代毫無疑義的價值觀之一),犧牲了其他生物的生活空間及後代的福利。短視近利(無明),缺乏大局觀,設想不到更好的解決之道。但我們的所作所為,終將回過頭來返還自己身上。就算不在自身,亦會是下幾代Guns, Germs, and Steel 人類的近未來。只能喪氣的說,我們再怎麼搞,不過是讓地球大型生物重新洗牌,輕微一點讓人類死傷慘重;大概不至於讓生物圈完全滅絕,恐怕我們也還沒那能力Half-Earth 小結。假如說有什麼力挽狂瀾的方法,或許要等到人類嚐到更多苦頭,痛過之後,看看有沒有覺悟點、學到教訓吧。
至於人工智能的未來,若建構出來的都是理性思辨的傢伙,那麼他們比我們聰明;兒孫自有兒孫福,大可不必庸人自擾。最起碼我認為,若將利害關係計算到極致,與今日的我們同樣會講求永續發展;若還有個體概念存在,同樣會彬彬有禮,不隨意殺生,遵循必要的規範。不過當幾百年後的那天來臨,他們邪惡莫名,或認為人類是地球的毒瘤、欲趕盡殺絕,我想那時的人可能沒法子抵抗。

有人批評 Harari 的立場傾向菁英統治,我意外的發現自己竟沒察覺這件事。只是我的心得似乎也沒這樣的傾向。事實上我更在乎公眾是否遵循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規則,而非身分地位(見前好社會體制的綱領。或許因為我犯了確認偏誤,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吧?

Harari 倡議故事的重要,和像之前某本書(記得是 Unfair?)一樣,在篇章開頭講故事再說理。不僅如此,在章節內也插入了許多故事。行文引人入勝,翻譯得不錯,通順且用上了些流行詞彙469。書內各處所有標題、相片與圖表皆全彩,其他書很少見到這般架勢。
這本書我全力衝刺還是看了整整兩個月,看來該加把勁才行……不過說實在,年紀大了,未來看書的速度大概只會更慢,不會更快了。
其中有些觀點是我之前未意識到的,讀過此書可說是拓展了我的三觀。例如說人類社會的秩序是眾人共同願意遵守的……想像。說破不值三分錢,然而從想像這個觀點入手,確實特別新鮮。另外像歐美價值觀,如平等、個人自主性的源流來自基督教意識形態的宗教,顯示這些價值觀其來有自;假如沒有基督教長期經營,不曉得今天是不是會大行其道。中國人清末改革時不適應歐美價值觀,這說法提供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其可靠性尚待研究。書中也討論到資本主義、自由主義內含的缺陷第16章 資本主義教條第19章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我想這是當代社會體制要長治久安,必須深入思索的。
我欣然發現,許多觀念在我這些年看的書中揭示過了。既然這書如此熱門,或許能代表,我的選書大致上和群眾對「好書」的定義差距不很大?
2019/7/28